酣畅淋漓地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投资要义》,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合格的主流证券资产配置扫盲读物。
本书构建的投资系统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决定能不能赚钱
第二层,资产配置与动态再平衡 ——决定是否安全持久地赚钱
第三层,投资工具的使用 ——决定能赚多少钱
书中主要论点在于要从宏观的角度观察系统性机会,识别出机会后通过资产配置手段及金融衍生工具来使得自身的资产保值增值。
我对本书的观点是完全认同的。首先,本身大类资产配置理论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也在多个明星基金中得到验证。加上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点就是定期的对配置采用再平衡策略。但观点认同不意味着我认为书中的方法具备复制性,聊聊局限吧。
局限1,本书是主流证券资产配置扫盲读物。
文中提到的投资品类大都与股票具备强关联性,而实际的资产配置标的还有国债(书中有提到企业债,实际也与证券强关联)、现金(文中有提到货币基金套利,仅限于4页)、黄金、大宗商品、房产(reits)等。比较知名的长期投资策略比如斯文森组合、全天候组合、永久组合等在不仅仅限于证券资产上的配置。当然也有纯证券投资的大佬,比如巴菲特,他的资产超过90%以上都是股票,连现金都很少。
局限2,本书是主流证券资产配置扫盲读物。
按照书中的观点进行投资,单一中国市场是不够的,需要开通香港的账户,通过香港,在整个全球化市场中选择具备系统性机会的市场。(书中也给出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工具,ETF)记得前两天朱妈有提到过一句话“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对于我这种A6左右的小散户来说,达不到配置资产的门槛,倒是给了一个多抽“机会卡”的途径。
局限3,本书是主流证券资产配置扫盲读物。
从书中给出的投资策略,我嗅到了因子投资的启蒙的味道,最典型的就是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选股策略。我也认同这种方法的确实具备价格发现的功能。在实践中也具备一定跑赢大盘的数据基础。但我想说的是,除了价值因子外,诸如规模因子、低波动因子、红利因子、质量因子和动量因子都是目前被投资界和学界反复证明长期有效的因子。
总体说来,按照书中方法去实践证券市场的布局一定比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情况下要强。我依旧坚持认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在找到自己的主战场,书是不错,功夫在书外。
END.
大家好,我是高晓骏,做投资的第六个年头,开始用写作地方式记录成长,希望大家一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