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93975/99f15975b0575318.jpg)
【主题】:亲子教育类
【类型】:读书心得
【书籍】:蒙塔梭利早期教育法: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学习
【章节】:全书完
001 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认可孩子的内在生命力,认为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让他们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这就是整个“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
与之相反,蒙台梭利反对的是:把儿童当物体看待;把儿童当容器、泥塑或者可以雕刻的木板来看待;更不是家长饲养的动物。儿童,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002 蒙台梭利核心观点
1、儿童发展有胚胎期:这个期间,成年人需要制造一个尽量满足孩子各种内在需求的环境。
2、儿童发展敏感期:在敏感期,儿童以一种特殊的程度接触外部世界。掌握这一时期,就能轻松学会每件事情,对一切充满爱和激情。
3、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0~6岁是心理动能形成期,其中3岁以前是心理胚胎期;6-12岁是儿童心理相对平稳期;12-18岁是儿童身心巨大变化并趋于成熟期。
4、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这里的工作,是蒙台梭利特指的通过一定教具有目的性地指导的一些游戏。蒙台梭利把一些学习的理念贯穿到了这些有目的性的游戏之中。
003 快乐教育
蒙台梭利在“结论和印象”的章节中提到:“我们的孩子与那些在灰墙当中普通学校成长的孩子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有着清纯和幸福,直率和开放的性格,他们感觉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是蒙台梭利教育所追求的目的。既不是把目标钉在量化的,指标化的应试教育上;也不是掌握了多少技能的素质教育;更不是减少作业,减少课程的快乐教育。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主人”,这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真正含义。
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才是西方教育界所追求和推崇的主流教育思想。因为我不止一次地在可汗学院、在TED演讲中听过类似的话题——如何做好我自己!
004 自然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提到了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和体会大自然。
1、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2、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教育而具有预见力。
3、引导孩子学习具有耐心的美德和有信心的品格。
4、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
5、儿童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
005 读后感
1、蒙台梭利教育所追寻和延续的是一种名叫“科学教育学”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意大利。主张观察人、研究人,把人,尤其是把儿童要作为人来看待。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按照人的自然规律和道路来发展。我个人认为这个才是现代教育中最精华的主张,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2、本书更适合于学龄前教育工作者学习,中间很多的描述和建议,都是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现实中,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都标明他们的玩具,都是有目的性,有教案的教具,是受了蒙台梭利的指引。
3、蒙台梭利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在叙述(所以让人看得很累),她在发泄她对于当时流行的一些教育理念的不满,诸如把孩子机械化,非人化看待。看得出,老人家很是愤懑!可是,一百多年过去,这种局面依旧没有改观太多。我们目前流行的模式依旧是“普鲁士工厂式教育体系”,再加上中国特有的科举制的传承,简直可以说登峰造极。估计基本上没几个人真正的关注和认同蒙氏族的想法,打着她旗号的,多半以她的旗号,想着赚钱的心思。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依旧是“高考成绩,好学校,好工作、顺畅的人生……”。
至于,做人这个目标,依旧不是我们最关心和最紧迫的事情。
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的。可是,现金社会,真的又有几个人这样做和这样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