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五项修炼1》有感
当我一气呵成读完《第5项修炼1》的时候,看了一下表,已是晚上12点了,午夜时分了,但我却无睡意,阅读过程中的思维震撼、获得感的喜悦仍在心中激荡。

老实说,一周的精读过程,是整合三观,亦是闭关修炼,或沉思、或欣喜、或鼓舞,合书闭眼,感觉穿越了万水千山,回望间,世界变得清晰了,任督二脉皆通。由此,这时,想起了王国维"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我知道自己还没登上高楼,但肯定是上了若干级台阶的。因为关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有。"的困惑,在阅读《第5项修炼》中,我竟找到了答案。的确不假,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书中对五项修炼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包括系统思考(是整合思维方式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框架);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基本要素);工作愿景、团队学习(是成就一个足有成效组织的必经之路,当然也是个人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而我对系统思考(又名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这三项修炼的内容感触最深,因为把自己做为一个“小白鼠”,边读边验证过往的经历,证明是有效且成功的,认识到:一万物互联,因即是果,果即是因;二生命的意义,在于以真心的状态,完成心智模式的改良,并不断自我超越,理解并解决各种问题。因此,一切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系统,而在于我们的思考方式。
读后最大的感受,用流行的话概括,即“你圆满了,世界就圆满”了。以下浅谈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的感受。

一 学习是优化系统思考能力的过程
书中对学习作了广义的解释,指出任何领域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相通的,包括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做人做事的学习。

(一)非系统思考的迷思
纵观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具体、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常常使我们焦头烂额。比如:
1、昨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来了今天的问题。
2、越使劲推,遇到的阻力越大,越无效果。
3、很多情况先是变好,随后不随人愿地变糟。
4、选择了容易的办法,但却发现无功而返
5、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问题本身更糟。
(二)系统思考的破局之旅
以上困惑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系统思考能力。系统思考,系统观点倾向于长期的视角。是抛弃简单短视的单因果思维方式,抛弃局部视野看问题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具备更大的整体内在领悟能力,看清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更是整合我们思维方式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框架,
如何从根本改进我们的系统学习能力呢?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去除以下常见的的思维困局:
1、把自己的工作认同于自己的身份,形成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2、发生问题时,倾向于责怪我们身外的人和事。
3、惯性思维,让我们把生命看成一系列分裂的事件。
4、我们只能在一定的时空和视力范围内观察自己行动的结果。
只有真正跳出这些困局的束缚,才能看到系统结构特性的微妙之处,即我们自己是结构的一部分,并且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身处其中的结构。明白我们能够看到结构模式的作用,我们不是被迫以某种方式行事。

(三)系统思考的“一方法、两模型”
系统思考,即是看清问题背后的主要相互关联,然后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书中系统思考的学习内容包括“一个方法、两个模型”。一个方法就是找关系,共有三种关系,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两个模型是增长极限的模型、转移负担的模型。
1、正负反馈和延迟是系统思考的积木块
(1)从正反馈中,我们发现微小变化是如何增长的。有一点变化,就能带来不断的自我增强,不管什么动作一发生就会被放大,就会在同一方向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动作。正反馈回路的表现,不是加速的增长,就是加速的衰减,因此,正反馈既可反应为良性循环,又可反应为恶性循环。
单纯的加速增长或衰减很少能在自然界持续,因为正反馈作用很少孤立出现会有限制因素,这时增长会缓慢下来,甚至逆向返回,这时会涉及负反馈。
(2)负反馈,是寻求稳定的系统,从中可发现稳定因素和抵制的来源。
自然界特别偏爱负反馈的平衡稳定作用,但人类却经常做出与这些平衡机制相悖的决策,并为此付出代价。
在负反馈系统中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来保持某种目标或指标。负反馈环路比正反馈环路更难以辨认,因为它往往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要看见这个过程,要从差距入手,这个差距是指期待值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差异。一个平衡过程的运转,它总是以缩小期待值和现实存在之间的差异为目标。有领导艺术的领导者,会去分辨阻力的源头,直接聚焦在隐性的习惯性标准及其所依赖的权力结构上。
(3)延迟,延迟就是在行动和结果之间的间断与空隙,当某个变量的作用需要经历时间来影响另一个变量的时候,延迟就出现了。延迟源于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主见。
未经辨别的延迟,尤其是拖得很久的,还可能导致不稳定和失常的故障。系统绩效改善工作最有效的杠杆作用点之一,是把系统的延迟缩小到最小,这也是柔性制造和精益制造的基础。
但是,过猛的行动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他不会帮你迅速实现目标,只会导致不稳定和震荡的情况。正反馈的延迟,会导致恶性循环。这是负反馈的延迟给我们的教训。
2、增长极限的模型,转移负担的模型
(1)增长极限的模型
一个正反馈过程开始启动,产生一个期望的结果,它会创造一个成功增长螺旋,但在无意之中产生副作用,从而使增长逐渐放缓。要求我们不要强行推动增长,消除限制增长的因素。
每个增长极限的案例都有一个正反馈(放大)过程,在一段时间里他自己就会发生增长和改进作用,然后他会碰到一个负反馈(稳定)环路,后者开始发挥限制增长的作用,改进速度会因此放缓甚至停止。
增长极限情况的杠杆作用,都在负反馈的回路上,而不在正反馈回路上。必须辨别并改变负反馈限制因素的影响。
(2)转移负担的模型
转移负担,是对深层问题的症状进行消除,但并没有改变生成问题,深层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对缓解症状的方法要格外小心,他只能带来短期效益,长期来看问题重新出现,同时会导致解决根本方法的能力萎缩。
要有效应对转移负担的模式,我们必须把强化根本解决方法与弱化症状缓解措施结合起来。强化根本解决方法要求,是一种长远观点和共同愿景,而弱化症状缓解措施,需要当事者情愿说出真相,坦率面对治标方法和看上去不错的解决方案。

二 卓越源于自我超越
追求卓越是人心所向,此书中给出的途径为:要建立系统思考,重在对心智模式的反思、以及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
(一)自我超越水平高人的画像:
1、他们都有一个迷人的特点,能够以举重若轻和优美安详的风格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因为他们能够发现 系统运作中的结构模式。
2、他们有一种特别的目的和使命感,愿景即是召唤,能让理想与现实中的差距发挥作用,产生推动变革的能量。
3、他们在生活中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修炼无止境,了解自己的无知、无能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同时深度自信。
4、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潜意识和意识达成了高度的和谐,他们通过常用的修炼方法,冥想沉思更利于专注。
5、他们更具备慈悲心和连通感,这给他们带来了宏大的愿景,超越了私利,于是行愿承诺具备了一种能量,这绝不是追求狭隘目标时所能得到的。
(二)优化心智模式是自我超越的必经之路
大多数心智模式都经常有系统的缺陷,他们会忽略关键的反馈、或者错误的判定时间延迟、或者注重不一定有高杠杆效益的变量。
心智模式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水平之下的,具有隐性的特点,通常是我们无法检查的,由于得不到检查,所以这些模式很难改变。当我们的心智模式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导致我们的行动越来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强化心智模式的修炼,可通过提高个人意识水平和反思的技能。其中的核心价值是开放性和公德心。修炼中必须克服跳跃性推断这种一般化的概括,因为他让我们无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检验。可采用“左手栏”的练习方法,即:写出一段话,按脚本的形式写在纸上的右侧,而在纸张的左侧,写出当时对话同时心里想但没有说出的话。就会明白我们自己在关系相处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三 修炼永远在路上
静心读此书,读得有点慢,边读边实践——对照书中系统思考的方法论,梳理反思了自己尘封的一众往事,以第三只眼清晰全面地看到了自己过往的不足和幼稚,有生活和工作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这次在彼得.圣吉的指导下,勇敢地触及了存于心底的一个心结,从思维模式、情绪反应上重新思考,竟然不知不觉中,疙瘩打开了,心结没了。在这神清气爽的背后,更明白了书中所说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另外,受到书中案例的启示,对近些年在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难题,也开始找到解决的思路和出口。不得不感叹,此书真是一把全面整合人的思维方式的金钥匙了。
虽说这次收获一箩筐,但仍不能穷尽书中所有的宝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后自然是要反复重读、定期回顾的,不然宝藏不就被埋没于书中,埋没于心中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