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与工作中的家庭问题(二)

家与工作中的家庭问题(二)

作者: 金玲老师的生涯空间站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0:32 被阅读16次

    1.独居

    尽管独居生活正在盛行,它却是当代鲜少被谈及。独居生活的兴起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具有革新力量的社会现象:它改变了人们对自身,以及人类最亲密的关系的理解;它影响着城市的建造和经济的变革;它甚至改变了人们成长与成年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人类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无论今时今日我们是否与他人一起居住,独居几乎与每个社会群体、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生曾比照历年普查数据,发现中国“一人户”家庭数量明显上升。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是14.6%;而全国“一人户”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户里竟然就有一个一人户。人口迁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减少,城市化发展等都成为独居人数翻倍的原因。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独老、老年夫妻独自居住的比例已趋近总体一半,相比二十年前七成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变化明显。其中辽宁、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六个东部城市的7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多。

    有些人独居,是因为还年轻。独居并不仅仅发生在老年人中,年轻人是城市“一人户”的主力军。20岁到39岁的年轻“一人户”接近2000万户。与老年“一人户”女性高于男性的情况不同,20岁到64岁的“一人户”中,男性比例要高出女性很多。而与老龄段因丧偶、空巢而独居不同的是,青壮年的“一人户”更多是因为终身大事尚无着落。这里包括众多女性,她们不需要依靠配偶或伴侣来维持经济青来源,日益发展的社交技术也让她们有可能离开办公室而工作。慢慢的,独居已成为一种都市文化(一个人可以独居,但是需要和组织中的很多人在一起)。

    2.双生涯中的女性和母亲

    上海的制造局路,一百年前的名字叫归树里,1897年,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的女学会在这里成立,她们第一次以女性群体的身份,广泛地宣传了当时的社会事物。这份女学报被称为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现代女子报刊,就是出自女学会成员之手,与当时男性创办的报刊一样,女性们通过报纸宣传爱国救亡的思想,她们特别提出,女性应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在当时,她们为女性争取的主要是废除女性缠足和女性进学堂。在《女学报》的影响下,十九世纪末期,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进步女性办报的热潮。在十年的时间中,宣传男女平等的报刊就有38种之多。女性思想上的觉醒, 催生了许多女性走出家门,开始在社会中显现身影,如鉴湖女侠秋瑾、何香凝、赵一曼、康克清、贺子珍、曾志、邓颖超。。。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女性获得了与男人一样平等工作的权利,女性开始做老师、工人或商人,也有女军人。

    你看看图片中的女士那么时尚、优雅,你知道她是谁吗?答案在本节中寻找。

    3.进入21世纪,双生涯女性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生涯挑战。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女性,女性承受着比祖辈们更多的责任和重担。女性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在女人身上体现得更为贴切,而且已经不是溢美而是残酷的现实。这个情境是很多家庭出现的:一个已婚、有小孩的爸爸,当他接到公司派他到外地出差几天的指示后,晚上回家,老婆帮他收拾了行李,第二天就出门往机场去了;可是如果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一个已婚、有小孩的妈妈身上,这位妈妈首先会立刻启动一个应急程序,她会把谁负责接孩子、喂饱孩子、盯孩子做作业的事给安排妥当了,等完全确定她出门后的这几天孩子会被安全健康照顾,晚上,她才开始自己收拾行李,第二天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开家门,然后再还原到别人眼中职场干将的样子。可是,不公平的是,在办公室里或谈判桌上,没有人会理会你昨晚在家都做了什么,大家只根据你现在办公室里的表现来评价你。

    这是追求平等过程中的代价,中国社会正进入这样一个时代:职场上男女平等了,家庭中却不平等,这让女性更加疲惫。因为感到难以兼顾工作与教育子女的双重压力,有35%的妈妈想放弃工作回家。不过,调查同样显示,七成全职太太并不快乐。何去何从?中国现代职场女性陷入两难选择。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现代很多优秀女性在家庭与工作方面处理得非常和谐。工作-平衡问题是职场女性必须面临的一个生涯课题,心智和情感成熟是解决之道。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睿智女性可以更好的解决自己的双生涯生活。比如杨澜、李娜、国美电器的杜娟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与工作中的家庭问题(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b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