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主角的成长过程
片段1:
“挺好的,谢谢你。”
蛤蟆回答。
他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他这样回答了,如今他也这样不假思索地回应,其实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
然而咨询师对这样的寒暄毫无兴趣。
“我再问一次,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蛤蟆觉得非常不自在,他问:
“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蛤蟆并非故意表现得那么愚钝。
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
实际上,他已经下意识地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
他极其擅长迎来送往,比如他最出名的开场白便是由衷的一句“你们好啊,我的朋友们!”接着就是“你们绝对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么!”又或是“来吧朋友,看看这个!”就这样,没有人问他“你好吗”,更没人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因此“你感觉怎么样”对蛤蟆而言确实是种新颖的问话,尤其是当提问人似乎真的想知道答案时,更让蛤蟆坐立难安。他从没有对自我分析感兴趣过,所以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内心的状态。
在这个片段里,咨询师问的是蛤蟆的目前感觉是什么,而蛤蟆很迷茫,这个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感觉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情绪,心情,负面或正面;
记得后面的有一个章节中蛤蟆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愤怒,其实愤怒也是感觉的一种。
现在其实是咨询师在引导蛤蟆先生反看自身,不只是留意别人有什么情绪,给别人带来了什么乐趣,蛤蟆总是把这份注意力集中在与别人的话题上,逃避了自己的感觉。
有可能有时候的蛤蟆是不快乐的,但他为了在朋友们面前装出快乐的样子而将话题故意引向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从而转移了别人想关心自己的想法。
片段2:
“现在,”苍鹭说,“听完了你的故事,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什么问题?”蛤蟆坐回了座位上。
“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我听不懂你说什么,”蛤蟆说,“你说的‘状态’指什么?”
“我是指,”
苍鹭回答,“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好吧,我告诉过你。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
“那么,让我再问你一遍,”苍鹭回应道,“你当时处在什么状态下?” 蛤蟆一动不动,陷入了深思。他并不习惯沉浸在专注的思考中,但在咨询师一再的询问之下,他还是在脑海里一一回顾了那些不快的情形,思索着能从每件事情中学到什么普遍的道理。
“我猜,”蛤蟆缓缓地说,“你可以说我当时的感受就和小时候一样。我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你觉得是这样吗?”
“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觉得,蛤蟆。你自己觉得是这样吗?”
“是的。当然,是这样的。”
蛤蟆的语气听上去比之前更确定了,“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也是这样的感受。”
“那么,我们就把它称为‘儿童自我状态’吧。”
苍鹭说道。
蛤蟆看上去很困惑。
“其实很简单,”苍鹭说道,“你应该记得学生时代学过,‘自我’来自拉丁文,代表‘我’这个词。而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所以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我想我明白了,”蛤蟆说,“可处在‘儿童状态’是件坏事吗?”
“没有好坏,”苍鹭答道,“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实际的状态。也许更好的一个问题是:‘处于儿童状态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在刚开始的时候,蛤蟆只是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状态,后面才觉得这个状态似乎在小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这个状态被咨询师称为“儿童自我状态”;
怎么理解这个新名词呢、
在蛤蟆的形容词里有内疚,不愉快,受到指责,可怜,我们只有在犯错了的时候才会受到批评和指责,从而引起后面的不良情绪产生。
比如小时候,当自己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的时候,当时的情绪有慌张,害怕,想逃避,因为能看见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大人们的脸色从笑呵呵变得阴云密布,在过一会儿就该开始指责孩子。
听到这些批评后,孩子感到委屈,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所以才内疚,可是大人们不会在批评后与孩子道歉,所以孩子感觉很不快乐。
由于是这样,才让孩子学会判断哪些事情是不能惹得,尽量让自己好过一些。
其实这个状态不分好与坏,只是用来概括当前感受的一个词语,毕竟人不可能一直处于孩子状态。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明天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