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分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天,我们来看看第五章里的蛤蟆有什么进步。
片段1:
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
至于他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也得打个问号。
苍鹭全程专心地听蛤蟆说话,就好像整整一个小时里,他完全聚焦在蛤蟆身上,只专注于蛤蟆的情况,其余一概不关心。
所以蛤蟆发现自己不用老说“你明白我说的吗?”或是“我说清楚了吗?”这些习惯用语,是他为自己表达不清的胡扯道歉用的。
只要蛤蟆找到了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所思所想,苍鹭就会倾听并理解他。
苍鹭没能理解时会如实相告,蛤蟆就必须搜寻其他的词句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人来倾听自己,特别是当有人全身心倾听时,你会更想表达自己,也希望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经历。
其实蛤蟆先生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很多感觉都被自己所忽略,但苍鹭老师为了让蛤蟆更加反省自身的感觉,于是让他找到更多贴合自身的形容词来诉说感觉。
因为作为倾听者时,如果对他人的话语有误会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无法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更别说能理解苦楚和当时感受了。
心理知识: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
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所有婴儿来说都是类似的。
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像我们的食物分成荤菜,素菜,甜,咸,酸,辣等,这些基本元素通过不断组合就能产生新的菜肴,比例不同就有不同的蔡明和味道。
当我们长大后依然会拥有这些情绪,但情绪已不再如此单纯,例如说一个人很愤怒,但由于场合不允许,所以这个怒气不能发泄出来,只能通过隐忍或者其他途径来宣泄; 这是懂得隐藏一部分的情绪,让别人不容易看出自己的心情变化。
比如一个人他很深情,但他又害怕受到伤害,于是又有了恐惧,这就是两种基本情绪的组合。
其实大人也一样会有儿童自我状态,只不过有的人更明显,有的人处于另外的模式。
看到这里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像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没注意过自己的感受呢、
今天先分享到这儿,第五章还没看完,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