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分享这个环节,我是打响第一炮的那个人,第一个人起到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但这次我引出的不仅有玉,还有珍珠,而且是成串的珍珠,这些珍珠串成了一条项链,熠熠生辉。愿学习结束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能戴上这么一串晒闪亮的珍珠,照亮人生。
在焦点的理念里,问题是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不等同于人。那么问题又是怎么在互动中产生的呢?这个就需要具体化的探讨,然后才能够建构问题的解决之道。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两个笑话,期待大家能够因此而对“具体化”技术和“问题是在互动中产生的”这个观点有更深的体会,同时也让今天的学习在快乐的笑声中开始。
笑话一: 我好无聊
一袋洽洽香瓜子,我一个人磕完了,一共1857颗,26颗是空的,混进来9颗带虫的,有6 颗没炒开,是连在一起的,还有4颗是苦的。中间喝了7杯水。没错,这就是孤独。
刚刚这段话一共67个字,2个标点符号,其中8个逗号,3个问号,一共587划,其中横78划,竖137划,撇65划,捺57划,其它139划。嗯,没错,这就是无聊的最高境。
笑话二: 笨嘴
今天放学回家,在楼下我看见个老爷爷拎了不少东西,我出于好心,我想说"老爷爷,我替你拎东西吧!”我一激动,没想到就说错了。我说:"老东西,爷爷替你拎吧!”
把老爷爷气得拿起砖头追我。吓死我了,瞧我这笨嘴。
第一个笑话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无聊,两个抽象的词汇在一系列数字的支撑下变得立体、鲜活,这就是具体化。
第二个笑话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是“互动不良,造就问题”。老人需要帮助,但拒绝侮辱;而小学生则因为表达方式不对,好心变成了驴肝肺。可见,学会沟通至关重要。
沟通不畅时,我们惯常责怪别人,或者试图更多地解释,很难静下心来倾听对方。多年前,我在英语课堂上讲授不定代词时,一个学生听完举手提问:这类词为什么叫不定代词?我再次分析什么是“不定”什么是“代词”,结合例句总结何为“不定代词”并区分其与其他代词的不同。结果待我讲完,我的学生看着我,又问了一句:“不确定”是什么意思?我被问住了,顿了一下之后说:这个问题我没法继续回答你,我认为我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你自己下去思考吧。学生讪讪地坐下了。
如果那件事发生在现在,我想我就不会那么着急地给学生讲解,也不会恼羞成怒地拒绝她,我会选择倾听。我相信,她的困惑一定有她的理由,她的困惑背后也一定有她的思考,而她的思考自有她的逻辑,这是她独一无二的思维脉络。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参照架构、看到每一个问题的价值,这些都是我在心理学的学习中得到的领悟,sfbt的人性观强调“和谐人我的信任”,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是提出有效问题的专家、关注正向的专家,看到能力、资源、优势的专家。sfbt的人性观在学习中一点点渗透,替换与修正着我们原有的观念,也影响着我们学习的态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的学习远不止王老师的课堂讲授,延伸到课堂之外的读书与约练才是我们的修炼场。
每天早上6:00到7:00是我们的晨读时间,大家在这里结伴共读,提出问题、碰撞思想、分享案例、推演场景,让平铺在书上的文字立起来、活起来,与我们彼此相融。在这里,没有权威,每一个人都是专家,而主持人可能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困惑最多的人。
约练是另一种学习方式,无论以什么角色参加,我们都是同一个目的,为了学习如何做好真正的咨询。所以,是否完美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了什么启发;是否完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夯实了基础。一起约练的老师们赤诚相待,细琢细磨每一个环节,当对话无法继续时,我们停下来探讨是否可以换一个方向,尝试不同的方法,交流心得,总结经验。可能一个小时的约练我们只完成了资料的搜集,或者问题的了解,或者目标的澄清,也或者资源的挖掘,但这一个小时是饱满的,每个人都在这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回合里有了光和热,这便是我们的所得。因为有了光和热,我们才能照亮孤独和无聊,开凿沟通的门,架设合作理解的桥,跨越沟壑,走向通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