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如果我说品牌创新,估计很多人会想出一些创新的要点来。譬如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传播创新等。
大部分人也会聚焦到定位创新或者品牌形象创新上,除此以外品牌又该如何创新呢?
我们先来说说创新。国内通常所说的创新,大部分属于“续增式”创新,什么叫续增式创新呢?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良,使其越来越臻于完美。但它不属于颠覆式创新。
譬如手机产品,最先的发明是美国人(马丁·库帕,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著名发明家,因为率先研发出移动电话,所以被称为移动电话之父。1950年,取得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在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在摩托罗拉工作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
包括手机里面的芯片、摄像头和触摸屏也都是美国人的专利。但国内的手机厂商可以把外观做的时尚一点、漂亮一点、功能强大一点,你不能说这不是创新。
我们回到品牌上。国内很多门窗企业。久远的已经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他们最早的消费者也已经度过了青春期,进入中年了。这些品牌依然能够“坚挺”的原因就是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提示性广告推广,但在品牌“灵魂”上的创新一直为零。
其品牌的运作方式也非常传统,在行业内没有针对性的创新品牌诞生以前,它们会一直活得很好,品牌的影响力也会永远这么强大下去。
但是,这些品牌除了给我们提供产品之外,实在给不了其它。
例如一辆高端车和一辆低端车,都是代步工具,但拥有者内心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因为前者能给予消费者精神利益,譬如尊重、面子,而后者却给不了。
同例,一个奢侈品牌的包与一个低端价格的包,同样是可以装东西的,但前者给予消费者的是精神利益强大,譬如虚荣心满足、获得面子或品味的体现;而后者非但给不了任何精神利益,反而会失去精神利益——可能会被人鄙视。
也许有人会说,普通消费品与奢侈品不一样……
是吗?
拿饮料举例:当你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瓶品牌名称叫“征服者”或者“攀登者”的饮料,瓶标上设计着强悍的征服者形象或攀登者形象,再用一句力量语言“男人的名字叫征服”或者“我把世界踩在脚下”,你会怎么看这个消费者?
对,这种具有鲜明消费者族群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品牌,容易令消费者产生代入感,当他消费这个品牌的产品,开怀畅饮的时候,他恍惚觉得自己就是征服者和攀登者,那种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力量,会令这样品牌产生无穷的精神感召力,而产品,仅仅只是一个道具。
这就是我要说的创新,品牌名称的创新和品牌诉求的创新,品牌名称的创新是完全从产品属性中剥离,从品牌名字身上,看不出这是卖什么产品的,但很清晰的提示着,这个品牌的消费人群是哪些人。
例如快消品名称:今麦郎是个什么东西?小日本吗?农夫山泉是什么?一个农夫和一条山泉?康师傅呢?一个老头?大厨?
真正追究起来我们很难从这些品牌名称中找到有价值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些品牌名称在营销中,仅仅只是一个记忆符号,也就是与其他品牌名称的区分,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没有特殊性,特殊性是你在某一个领域有了成就,简单解释就是知道你或品牌名称的程度普及范围。
一个品牌当你真正能够体现核心的消费群体,甚至能体现消费群体的性格特征时,你才能真正称得上品牌的创新,否则,你只是一个贩卖产品的贩子,上升不了品牌。而这方面的品牌创新,在中国的营销界几乎是少之又少,国外的品牌或者企业为什么能够做到真正的“百年企业”,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怎么去勾起消费者的“灵魂消费”。
现在我们的品牌诉求点几乎都是传统模式操作,其核心诉求都聚焦在产品物质层面,几乎看不见任何品牌能聚焦到消费者的灵魂深处,以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进行营销。
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虽然经历了无数年的沉淀,也经过很多年的市场洗礼,但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在心灵深处征服消费者。
一个品牌如果一直单纯的只聚焦在产品层,那么品牌的力量很容易被削弱,因为产品再牛逼也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一个品牌只有上升到精神层面,令消费者永久的迷恋它时,品牌的力量才不会被撼动。
就像你能用权势、财富、武力去让一个人屈服,但你永远征服不了他(她)的心。征服一个人的心需要的是感召力而不是蛮力,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被征服。
同样,一个品牌如果仅仅只有优质的产品而无法提供强大的精神利益,其力量也是脆弱的。
归纳一下,关于品牌创新涉及的面很多,不可能所有都能涉及,着重一点就是品牌的诉求创新,也就是剥离企业、剥离产品、剥离物质属性,而要转向消费者,转向消费者的灵魂,只有这样,品牌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一个企业如果不屑于这么做或者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你就永远只能生活在争价格、争市场、争消费群体的阴影之中。
要想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必须将营销的重点从企业和产品身上转移(我所说的是营销转移,没有好的产品也是白扯),转移到核心消费群体中,转移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在灵魂里给消费者致命一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