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2004年9月进入教育行业,转眼快20个春秋,从公办高中到教培到私立高中都有涉猎,教育心态也从刚开始的教书育人变成了现在的识人识事识社会。一直想动笔写下点东西但一直不敢写,担心的是怕伤害到太多人的玻璃心。在这个被暴雨惊醒的深夜,终于忍不住了写下此文的冲动。
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我也认为我能通过教育改变一部分人,随着接触的学生及家长越来越多才发现我的思想太幼稚,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而言,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高中数学,原因就是一个智力水平差距太大。
一,三高家庭,高知高收高官家庭。高知自然不用说知道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教育自带优势,不仅是天生的智商还有从小开始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表面上看他们是对子女的培养有方而本质上是对知识的尊重。高收家庭大致是因为在发财之后反思了一路来的艰辛,做了很多无用功都可以归结在了书读少了,就造成对子女的要求和期待变了,所以成功的商人大都看起来像教授,这是他心底向往的直接表述罢了。高官的成因是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对于现在在职的大部分官员家庭来说,什么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而优则仕是成功之道。他们是教育的最直接受益者能不重视子女的教育?
二,普通家庭,大部分工薪小业主家庭,这是社会的大部分人,大致又有几类,一类争学区房争学位的主力军,最直接的表现是对知识的尊重不够却对利益的需求最大,教育子女的目的就是如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上各种培训班,学各种技能,讨好学校老师,种种表像是结果就是互相抢夺资源,努力让自己的下一代进入高一些的层次。二类在保障生活的前提下作一些挣扎,也向上一类看齐又无法赶上,那就在不停的努力中不停的接受现状。三类就是力所不能及,靠孩子的努力,做不了富一代官一代但愿老天保佑能做富一代官一代的爹。
三,贫困家庭,读书改变命运,不读书真的不敢谈命运。一个暑期在工地搬砖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全社会大力宣传,凤毛麟角啊!能不让那些千千万万苦难的学生看到点希望吗?
今年扎了几次身边朋友的心,问他的交际圈里有几个家孩子能上到985.211级的学校的,只要几杆子能打着的都算,适龄考生211录取率百分之五,大部分能有联系的人三百左右,身边有几个211毕业或在读生不?至少我问过的没有。
输在起跑线的家长们,别人家的地板比你家的天花板还高几十层。沉默的极少数,大多只是只会吵闹的大多数。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