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净空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是老法师讲解《金刚经》的演讲稿。大师的讲解往往有很多发挥,这些正是他们的心得体会,其实更加珍贵。“历事炼心”正式净空法师在讲经说法是不经意提出的修行的方法。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即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的前提是心的变化,是我们看待世间事物的根本的框架变化,很类似于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改变。譬如,我们经常会把事情的发展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这种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思维方式就是我的看世界的框架。意识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存在是简单的,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是很困难的。试想一下不带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待人处事,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基本是办不到的。因为我们“执着”于时空概念。
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了,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的时候,由于人的复杂性,这种改变也就具有动态性。换句话说,在书本上讨论理论是一回事,而遵照理论执行时另外一回事。很类似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我们都懂得要“放下”,不要“执着”,但是有几人能够做到呢?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我们的“知”和“行”没有合一。也就不能说我们真的“知道了”。
净空法师的“历事炼心”的方法,给了我们一个在现实世界的可行的办法。就是要到复杂的人世间去从事日常工作,待人处事,经历各种是是非非,即所谓“历事”。而修行者的不同在于,他们通过“历事”来炼心——用佛法或者其他宗派教导的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框架重新审视、评判和决策,于是原本按照惯性的自动自发的行为就此改变,这就是修行的过程,也带来的修行的结果。
这是我对历事炼心的理解。而按照法师的本意,这也是修行的唯一正道,这样才能做到不执着,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空”。尘世中芸芸众生是执着于“有”的代表,身陷生活工作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甚至不自知;而执着于“空”的则是某些修行者完全抛弃现实世界离群索居,且不说是否能够纯粹地做到,但就出发点上已经是执着了。
不谈修行和解脱,历事炼心也已经成为指导我日常工作的基本原则,能够很有效地使我从现实的不良情绪中主动脱离。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历事炼心成为我的符咒。例如: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因为晋升的问题很是沮丧,生活和工作上都有些消极。他平时喜欢读古书,道理都很明白,只是轮到自己了,读过的书反倒是忘记了。我就用历事炼心提示他,告诉他此时正是修行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控制自己心性的能力得到提升。
还有一个朋友自己建好的团队很可能要划归其他部门,愤愤不平,向我问计,奈何我不太懂权谋之术。但是告诉他如果是曾国藩此时会怎样?我觉得曾文正公此时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就是隐忍。显然这个朋友听进去了,表现出顾全大局的姿态,结果合并的事情竟然就这么过了,团队还是归他领导,反而还并过来一些人马。心性的修炼在关键时候还是起了作用。我想我这个朋友经历此事也就更加懂得在关键时候反观内心的重要,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心性。
遇到事情不逃避,不冲动,转化原本的习气,用自己渴望建立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重新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做出行动决定——这就是我理解的普世的无宗教色彩的历事炼心法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