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小长假带来的后遗症
那边是愈加严格的国庆期间的FY政策,非必要就是没有必要;这边是继续调休,调休七天留在家里,然后接着连续上班七天。那么这样的假期有何意义呢?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显然是没有的,父母留在工作地,孩子留在家里。更麻烦的是,孩子连续七天呆在家,没有父母的陪伴,有些还没有邻居,没有玩伴,只能用手机打发孤独无聊的时间,老人家不知道怎么管,也管不听。生活完全没有规律——早餐不吃,白天睡到大中午,晚上一两点才睡,甚至玩到通宵……而前一个月与孩子们一起努力培养的一些好的习惯,又付诸东流,一切又从头开始。
经历过了这样浑沌的一个星期,返校后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精神极差,感觉有些孩子是那种身体被掏空了,甚至有些孩子连说话都懒得说了,面对孩子这样的状态,我们老师是非常难受的。而这样浑浑噩噩的状态又要持续七天。从百般无聊、完全放松的七天,一下子又进入连续七天上课学习状态,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面对孩子的这样非常糟糕的状态,我能做什么?或许唯有接受他们这样的状态,帮助他们调整状态。
坚持做小事情
在十月一日,开启了新的一轮《奶蜜盐》共读活动,新的共读方式——陪伴式共读,陪着家长一边一字一句地读,一边说自己的体悟。这次的直播是利用视频号发起的,提早在我们的共读群、家长群、亲友群以及在朋友圈发了预告的,收看的也不多,参与这次直播的家长可能十个不到。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一些家长是确实忙,国庆节很多人家里都有喜事需要帮忙的;还有一部分认为自己没有书,就不参加共读了;第三种情况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听话,学习成绩好,自己的教育方法就没有问题,不需要学习,更不需要阅读;最麻烦的是第四种——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读不懂书,或者工作忙,没时间读书。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同时很大一部分家长又不愿意真正为孩子而去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甚至连多花点时间真正地陪伴孩子都做不到。这就是张文质老师说的不够好的父母吧——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和不在场的“虚假”父母。更麻烦的是明明知道,却又不愿意做出改变,继续用错误的“我”认为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可怜的是孩子,但是我却又无能为力。
第二周星期六,继续陪伴式共读,还是那些家长。好吧!有家长愿意跟着我去学习,去阅读,去努力做合格的父母,那就够了。
班级文化的初见成效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想着以“静”为主题打造班级文化,把我的想法与部分班干部一商量,他们都深表同意,于是我的的班训就成了“静以修身,学以养得”,班级格言是“静听则明,静心则专,静思则通,静坐则宁”,班级愿景依旧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让宣传委员设计了黑板报,把这些班级文化上墙——一个大大的静字,四周写上班训、格言、愿景等,并把班训改成我们班的班级小口令。效果还是有的,这个星期的课堂会感觉孩子们更安静了,特别是做作业的时候,课间也少了些许大喊大叫的现象……
班级文化建设还在继续,比如再增加一些书架、一些课外书、一些绿植,如此,会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