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越胜事
杜甫在他从20岁到29岁的十年内,做过两次长期的漫游,漫游的区域是吴越和齐赵。
唐代的读书人,在他青年时往往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漫游时期。要么是给自己的生活找出路;要么是求仙访道问学,领略大好山河。
公元730年,杜甫曾经北渡黄河,到了郇瑕,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很短,不能算是漫游的开始。至于他漫游的开始,则是在第二年他20岁的时候。
当时的唐代社会,人民辛苦劳作,仓廪米粟充实,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有沟通黄河与淮水、淮水与长江的运河。
杜甫第一次的漫游,就沿着这条水路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到了江南。
他去往江南,是因为他的亲属与江南有一些关系的。他的叔父杜登任浙江湖州县尉,还有一个姑丈任常熟县尉。在江南漫游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中国最美丽的山川,温习了一遍过去的历史。
杜甫早年学诗,除了接受祖父杜审言的诗法外,还在六朝的诗人里寻找他的楷模,因此谢灵运、谢眺、阴铿、鲍照、庾信等人的诗,都成了他学习的榜样。到了江南也就到了六朝诗人所歌咏的地方,他置身于那些秀丽的山水中,在姑苏拜访了吴王阖闾的坟墓,游览了虎丘山的剑池,走到常州院,正赶上荷花盛开,走出阊门,拜谒泰伯庙。在江宁他还欣赏了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
第一次漫游收获满满。
二、齐赵收获
杜甫第一次参加考试,却落榜了。这年杜甫24岁,刚从吴越归来,只是饱尝了江南的山水,还没有注意到现实的人生。由于勤苦好学,能写一些诗文,便把屈原、贾谊、曹植这些古人都不放在眼里。进士落第对于当时的杜甫并不算什么打击,他在洛阳住了不久便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
二次漫游,杜甫选择了齐赵一代,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和河北南部。当时他的父亲在兖州做司马。在这段漫游生活中,他主要在打猎和唱歌中度过,同时还认识了朱源明。他们一起骑马、打猎、射箭。当时的杜甫是一个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的射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在他二十八九岁的时候。他写出了《望岳》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裘马轻狂的杜甫,在唱歌游猎中偶然的感触,最感触的是火花一般的爆发出来,在他面前闪烁了一下,还没有凝结成一团火在他心里燃烧。
杜甫在他十年的漫游生涯里,经历了不少秀丽和雄伟的山川,认识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最后写出来像望月那样的诗,这样的诗的写成正预示他在诗的范围里将有一个远大的发展,也正如这首诗最后两句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此以后,健壮的诗句便不断的从他的笔下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