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2016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牛宇老师关于《语文老师的阅读和成长》的分享后,我作为一位曾经的语文老师,现在的英语老师,或许以后还会做一回语文老师,我就在想,现在的学校缺书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高度认识阅读的重要性了吗?答案是模棱两可,老师学会如何选择更适合学生的书籍了吗?答案还是模棱两可,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大吗?我想这个答案毋庸置疑,绝对是肯定的。随着各类推荐书单的不断出现,给教师带来选书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面对困惑我们改怎么办呢?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处于自由自主的状态,没有相应的目的性,学生对图书的选择是随性的,缺少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效果参差不齐。面对课外丰富多彩的图书,学生该怎样合理地进行选择和解读呢?这需要有教师的引领。
以学校自有阅读资源为根本。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学校可以教材为基点,适度开发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的校本课程,这样单元学习与读物的配合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读物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展,教师不能也不必作出硬性的阅读要求,不能说你今天必须把哪本书读完,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还可以解释为“悦读”,悦从何而来,就在学生的心间,就在阅读的过程中。
以“主题式”诵读为辅助。诗文诵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可选择经典的古诗词和散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的身上发扬光大。诵读老师们可以采用主题式展开,也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主题,再根据相应的主题选择相应的书籍,或许学校相应主题的图书不全,怎么办?下面为你解答(留下个小小的伏笔)。
大力开发和挖掘“三通两平台”资源,进行网络阅读尝试。现在我们的学校也基本配齐了多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比如时朝丽老师的“彩虹花和悦读”,还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或者展示阅读成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捕捉社会信息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与外面世界的对接。
《日有所诵》作者之一徐冬梅老师这样说,“在我看来,阅读不是目的。一味宣讲阅读的实际功用,例如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获取知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等等,都不能真正让阅读走进心灵。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近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