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7年)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寝,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门牌“永陵路10号”。
永陵是全国第一座被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寝,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千载帝陵·蓉城记忆》展览,设在永陵地宫前的西厢房内,为永陵常设展览之一。
下图、永陵地宫大门和宝顶 (关于永陵地宫,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永陵东厢房,现为游客中心 匾额:聖文
对联:寧靜暢心神評古歌今恰對千年陵寢 園塘呈綺采談詞論史還思五代芳華
下图、永陵西厢房,现为《千载帝陵·蓉城记忆》展厅,匾额:神武
对联:昔日起行間兔躍龍飛幸睹十全蜀寶 今日逢盛世宮開苑辟似聞三部唐音
下图、走进西厢房,首先看到的是陈列在展厅中间的永陵剖面模型。
下图、千载帝陵 · 蓉城记忆 《前言》
下图、永陵老照片
下图、《择地卜葬》
下图、《风云变幻》
下图、上:陵墓建筑
右下:南宋诗人陆游《后陵》诗:陵阙凄凉俯旧邦,恨流衮衮似长江。 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攫饭饥乌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 阿和乳臭崇韬耄,堪笑昏童束手降。
下图、永陵-“王建墓”照片
下图、《战火机缘》
下图、右:四川省政府秘书处视察室于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记载的“监察开掘抚琴台王建陵墓”案卷第一册,影印件
下图、《历史胜迹》
下图、《永陵博物馆大事记》1
下图、《永陵博物馆大事记》2
附录: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生平
(本文来自网页)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被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王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
后来,王建犯罪入狱,被狱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当山上。武当山僧人处洪遇到王建,指点他前去投军。王建于是到忠武军从军,后逐渐升为队将。
护驾有功
881年(中和元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击退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任命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为都头。
883年(中和三年),杨复光病逝,鹿晏弘率八都前往巴蜀迎驾,沿途扩充兵力。鹿晏弘行至兴元(今汉中)后,驱逐山南西道节度使牛丛,自称留后。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任命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建等人皆领刺史。不久,鹿晏弘率部东归,而王建则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四人入蜀,面见唐僖宗,被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为养子。唐僖宗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
885年(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宿卫宫中。不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886年(光启二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并负责保护玉玺。逃亡途中,山中栈道被烧毁,王建拉着僖宗的马,冒着烟火突围而出。在休息时,唐僖宗枕着王建的腿睡着了,睡醒后,又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
外镇一方
田令孜因担心僖宗加罪,要求担任西川监军,前往成都依附任西川节度使的弟弟陈敬瑄,并推荐枢密使杨复恭担任观军容使。王建因为是田令孜的养子,被外放为利州刺史。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对王建十分忌惮,屡次召他前往兴元,王建都没有听从。后来,王建在龙州司仓周庠的建议下,招募八千士兵,顺江袭击阆州(今阆中市),并驱逐阆州刺史杨茂实,自称阆州防御使。王建在阆州招兵买马,扩张势力,并在张虔裕、綦毋谏的劝说下,网罗人才,善待百姓,守住大义的名份。
割据两川
攻打成都
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曾同在神策军中,关系很好,陈敬瑄对此非常忌惮,害怕他们二人图谋西川,并问计于田令孜。田令孜道:"王建是我的儿子,我只要写一封信,就能把他叫来。"陈敬瑄大喜,派人拿着田令孜的书信去召王建前来。
王建得信后,非常高兴,到梓州(今三台县)面见顾彦朗,道:"父亲召我前去,我也想到成都去见陈公,向他求取一州。"并将家眷托付给顾彦朗,自率精兵二千西去成都。谁知王建刚刚行到鹿头关(今德阳东北),陈敬瑄在幕僚的劝说下又后悔了,命王建返回阆州,并加强城池防御。王建大怒,打破鹿头关,夺取汉州(今广汉)。
王建又进军学射山,击败西川将领句惟立,一举攻取德阳。陈敬瑄遣使责问王建,王建道:"父亲召我前来,半路又命我回去,顾公一定会怀疑我,我已经没办法了。"并表示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不久,顾彦朗任命弟弟顾彦晖为汉州刺史,出兵帮助王建围攻成都。顾彦晖围攻成都三日,见无法破城,便返回汉州。
不久,唐昭宗即位,命左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下诏令顾彦朗罢兵停战。顾彦朗则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镇守蜀地,并为王建求取节度使的官职。
夺取西川
888年(文德元年),唐昭宗任命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同时将西川的邛州(今邛崃)、蜀州(今崇州)、黎州(今汉源北)、雅州(今雅安)划为永平军,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陈敬瑄不肯奉诏,唐昭宗便派韦昭永陵出土的王建像度与顾彦朗出兵讨伐,又任命王建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韦昭度率兵围攻成都三年,难以破城,朝廷有意休兵。891年(大顺二年),唐昭宗下诏恢复陈敬瑄官爵,令顾彦朗、王建罢返回镇地。
王建接到诏书后,不愿罢兵,上表请求继续攻城。王建又劝韦昭度道:"关东各藩镇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您还是回朝做宰相吧,这里交给我就可以了。"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又命士兵杀死韦昭度的亲兵,并道:"士兵们饿了,要吃人肉。"韦昭度非常害怕,将符节留给王建,任命其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自己东回京师。韦昭度走后,王建派兵扼守剑门(今剑阁北),切断了中原与两川地区的联系。
此后,王建首先逼降眉州(今眉山)的山行章,又招降资州(今资中)、简州(今简阳西)、戎州(今宜宾)、茂州(今茂县)、嘉州(今乐山)、邛州等地,并将成都围住。田令孜登上城头对王建道:"我与您这么好的关系,怎么到了这个地步。"王建道:"我奉皇帝之命,讨伐不听诏令的人。"田令孜无奈,当夜进入王建军营,交出西川节度观察牌印。次日,陈敬瑄开门投降。王建将陈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为监军,但不久便派人将二人杀害。
891年(大顺二年),唐昭宗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
吞并东川
不久,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病逝,其弟顾彦晖继任。不久,唐昭宗命宦官宗道弼为使,赐顾彦晖旌节。绵州刺史常厚拘押宗道弼,并攻打梓州。王建得知后派建遣李简、华洪(即王宗涤)等人讨伐常厚。此时的王建已有吞并东川之心,对李简等人道:"你们击破常厚,顾彦晖一定会犒军,倒是把他一起拿下。"李简等人在钟阳击败常厚,夺回旌节、宗道弼。顾彦晖得到旌节后,却称病不肯犒军。
893年(景福二年),王建被加封为同平章事。
895年(乾宁二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进逼京师,诛杀宰相韦昭度、李溪,并谋废唐昭宗。李克用在河东起兵勤王,王建也派简州刺史王宗瑶带兵救驾。同年,王建以顾彦晖不出兵为由,命王宗涤讨伐东川。不久,王宗涤在楸林击败顾彦晖,斩杀敌将罗璋,进围梓州。
896年(乾宁三年),王建在唐昭宗的诏令下,罢兵返回成都。同年七月,李茂贞再次进犯京师,烧毁宫殿,唐昭宗逃往华州(今陕西华县)。王建得知后,上表请求皇帝迁都成都。不久。王建被任命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讨伐李茂贞。
897年(乾宁四年),王建再次命王宗涤攻打东川,又命王宗谨攻打凤翔。不久,王建命王宗侃取渝州、王宗阮取泸州,开通峡路。
同年五月,王建亲自率兵攻打东川。不久,唐昭宗任命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诏令王建罢兵。王建不肯奉诏。唐昭宗贬王建为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李茂贞拒绝接受任命,唐昭宗只得恢复王建官爵。十月,梓州城破,顾彦晖自杀,王建任命王宗涤为东川留后。
加封蜀王
900年(光化三年),王建兼任中书令,东川、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
901年(天复元年),王建被改封为西平王。同年,宦官韩全诲将唐昭宗劫持到凤翔,被梁兵围在城中。李茂贞坚守不住,打算求和。王建暗中派人劝说李茂贞,让其坚守城池,并称自己会出兵救援。不久,王建派王宗涤攻取兴元。902年(天复二年),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归降王建,王建终于得以兼并山南西道。
903年(天复三年),荆南节度使成汭病故,王建趁机夺取夔州(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县)。不久,王建被封为守司徒,进爵蜀王。
904年(天复四年),王建与李茂贞修好,将女儿(即普慈公主)嫁给李茂贞的侄子李继崇。不久,朱温弑唐昭宗,立唐哀帝,并迁都洛阳,改元天佑。但王建仍使用天复年号,并在成都设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员。906年(天复六年),王建取归州(今湖北秭归县),占有三峡之地。
开国称帝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并传檄天下,要联合各藩镇讨伐朱温。但是,各藩镇都知道王建的真实用意,无人响应。王建又打算称帝,并写信给晋王李克用,要求二人"各帝一方",李克用没有同意。不久,两川之地不断有祥瑞出现。
同年九月,王建召集将佐,商议称帝之事,众将都劝道:"大王虽然忠于唐朝,但是唐朝已经灭亡,现在正是天意要大王称帝?"于是,王建率领官员、百姓痛哭三日,随即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并大封百官、诸子。
908年(前蜀武成元年),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后大赦天下,改元武成。同年六月,王建加尊号为英武睿圣皇帝,并立次子王宗懿为皇太子。909年(武成二年),王建颁行《永昌历》。
911年(永平元年),普慈公主与丈夫李继崇不和,要求返回成都。不久,王建便把公主召回。李茂贞大怒,发兵攻打蜀国边境。王建命王宗侃、王宗佑等人讨伐岐国。王宗侃在青泥战败,被围困在西县。王建亲自出征,岐军方才退去。
晚年生活
912年(永平二年),王建加尊号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五月,朱温派光禄卿卢玭出使蜀国,并在书信中称其为兄。
913年(永平三年)七月初七,宠臣唐道袭因与太子王元膺(即王宗懿)不和,对王建诬称太子谋反。次日,王元膺属下惊惧之下,发动兵变,杀死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后王元膺被人认出,被卫兵杀害。王建乃废王元膺为庶人,立郑王王宗衍为太子。
915年(永平五年),王建兴建扶天阁,并将功臣画像挂在阁中。917年(天汉元年),王建改国号为汉,改元天汉。
918年(光天元年),王建又将国号改为"蜀",改元光天。同年六月,王建病故,终年七十二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
全文完
2017-07-05 08:30:18 【网易博客】
阅读(70)| 评论(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