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持立德树人 突出关键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 突出关键能力

作者: 曹公奇本真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0-10-26 11:00 被阅读0次

    坚持立德树人  突出关键能力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综述

                          曹公奇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十套卷。其中,国家考试中心共命制五套卷,分别为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全国新高考卷Ⅰ、全国新高考卷Ⅱ;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五省市各命制一套。十套语文卷共有十一个大作文题(北京卷二选一),另外,北京卷还有三个微写作题(三选一)。整体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文试题着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热点,正确认识自我,担当责任使命,放眼人类未来发展。

          一、紧贴社会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更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高考大纲》取消后,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紧扣当前社会现实,将生活重大热点事件,融入高考作文题中,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厚植家国情怀。今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材料直接就是今年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具体事实,列举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全国Ⅱ卷作文题,材料中采用了国际社会支援中国和中国支援国际社会时所有的话语,直接将今年最重大的事件——抗疫防控引入作文;北京卷的小作文3说到了新冠疫情期间的快寄小哥,大作文1又以6月下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为材料;天津卷的“中国面孔”,也是列举疫情期间科学研究者、医务工作者、快寄小哥等不同阶层人的表现……

          这些作文材料,不回避现实热点,不回避重大事件,紧扣时代脉搏,紧贴社会生活,采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典型的事例作为作文试题材料,引导学生要关注社会,认识社会,并通过社会重大问题和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真正从心底厚植家国情怀,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责任使命

          高中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规划好人生成长的路径,才能具有责任担当,承担起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全国Ⅲ卷的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中提出,要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对青年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发展、怎样成才的灵魂拷问。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也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重要的是,每个青年,都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自我剖析的精神,认识自我价值,张扬自我理想,承担自我义务,明确自我使命,从而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浙江卷关于“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的作文题,就是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家庭、认识自我,要思考个人的期望、家庭的预期和社会的别样角色,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创设真实情境,关注语言表达

          《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说到:“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高考作文命题,完全依据《课程标准》的建议,每个作文题都在极力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真心写作,努力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关键——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全国Ⅰ卷的写作情境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全国Ⅱ卷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全国Ⅲ卷是毕业前夕,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新高考全国Ⅰ卷是关于“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新高考全国Ⅱ卷是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北京卷是“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及“一条信息”;天津卷是2020年的春天;上海卷是重要转折与发展进程;江苏卷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浙江卷是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这些题目,包括北京卷的微写作题目,都是为考生创设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身处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并运用语文文字,阐发自己的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情境,所有的问题或话题,就失去了语境,论述起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偏颇。

          所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是命制高考作文试题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四、任务驱动写作,凸显应用功能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遵循任务驱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具体任务下完成作文,抛弃那种空泛虚幻、无病呻吟的苍白议论,不断凸显学生写作的应用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命题要“设计典型任务。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是如此,每个题目都是以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写作,像全国Ⅰ卷,你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全国Ⅱ卷,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全国Ⅲ卷,在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新高考全国Ⅰ卷,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新高考全国Ⅱ卷,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北京卷,一是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二是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天津卷,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上海卷,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浙江卷,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这些题目,不但任务明确,而且许多都突出了写作的在现实中的应用功能。特别是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主持词等应用文体在高考作文中的不断出现,更加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际应用功能,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开拓思维空间,重视审辩思维

          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审辩思维,更是高考应该作文考查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指出“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 和独创性。”

          好的高考作文题,就是能够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题目。全国Ⅰ卷以管仲、鲍叔、齐桓公三人的故事及后人的评价作为材料,要求“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个作文题的开放度很大,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就写哪个,三个人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三种不同的品格、三种不同的立意,这样,思维的角度和形式都是高度开放的,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新高考全国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上海卷的“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浙江卷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等等,都需要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只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深度,表达才能深刻。

          六、突出关键能力,考查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高考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水平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也就是说,高考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其中的作文通过表达与交流的考查,呈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和现有水平。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之一,便是语文关键能力。另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考查内容为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关键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一层。

          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是指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而高考作文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语文关键能力,对于作文试题材料,需要阅读理解;多则材料的,需要信息整理;要求写作书信、演讲辞、主持词、发言稿等,需要应用写作;任何作文,都需要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所以说,好的作文题,就是全面突出语文的关键能力。

          因此,今年的十个作文试题,还有北京卷的三个微作文试题,可以说是,都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全面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凸显了作文试题全面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一年一度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细细思考,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就会取得更多的收益,也能对我们提供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正确方向的路径。

            (原载《2020年高考作文特辑》,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年9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立德树人 突出关键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ka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