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座距今6500余年的上古遗址——田螺山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专门用牛的肩胛骨仿制了一批骨耜,亲自使用挖土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骨耜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作用很大,实验证实骨耜与如今铁锹类工具的效率相差不太大。
由此也就解开了田螺山农业发达的原因之一,即田螺山先民使用高科技产品——骨耜,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相比璀璨的玉器、神秘的刻符、精美的陶器等等,不太起眼的骨耜,代表着中华文明改造大自然的能力,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显然更大。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耜”这种工具,可能就不会有发达的农业,不会出现人口增长,就没有剩余粮食供人们研究艺术,就难有良渚水利工程与大禹治水等。因此,骨耜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发明,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考古专家确认,这些骨器就是史书记载上的农业工具——“耜”(sì),从造型上看类似于现代的锨和铲。
根据史书记载,“耜”本义为古代农具名,原始翻土农具耒耜下端的主要铲土部件,装在犁上,形似如今的铁锹和铧,用以翻土。但在耜的材质上,《易经》等记载古人“斵(zhuó)木为耜”,后来才出现金属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骨耜,无疑填补了“耜”的演化空白,即古代“耜”的演化是骨——木——青铜——铁。
需要说明的是,牛的肩胛骨,形状与铲子类似,古人或无意中发现牛肩胛骨可以掘土,故而将其加工、打孔,作为专门的掘土工具,但在史前社会来说,这种工具无疑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
骨耜(6500前)——木耜(周易3500前)——铜耜(先秦2500前)——铁耜(——当今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