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赵培山:孔夫子的谥号

赵培山:孔夫子的谥号

作者: 太昊_0301 | 来源:发表于2022-09-09 17:16 被阅读0次

2022-09-09 07:30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孔子收了三千弟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同时孔子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孔子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在其去世后,尊号来来回回经过了20次变迁,从其封号的变迁史也可以看出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起伏变迁。

第一次上尊号:尼父

鲁哀公十分伤心,他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

第二次上尊号:褒成宣尼公

孔子获得第二个尊号已经是他去世后的四百多年了,此时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此时汉平帝不过是个十岁孩童,王莽加爵“安汉公”,他高兴之余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裔则封为褒成侯。

第三次上尊号:降为褒尊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第四次上尊号:文圣尼父

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直接将孔子的爵位削没了,孔子一夜回到解放前。

第五次上尊号:邹国公

到了北周静帝时期,孔子又从虚职转实,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又追谥为邹国公。

第六次上尊号:先师尼父

然而仅仅一年以后杨坚就以隋代周,北周灭亡。随着北周灭亡,孔子也从邹国公降为先师尼父,空有虚名。

第七次上尊号:先师

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第八次上尊号:先圣

不过孔子很快就迎来了高光时刻。隋至初唐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但唐太宗李世民上台后就废了周公“先圣”的称号,改尊孔子为先圣,这也是孔子第一次被官方称圣。

第九次上尊号:宣父

在孔子当了十年的圣人后,唐太宗又将其改谥为宣父,帝王真可谓是喜怒无常。

第十次上尊号:太师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

第十一次上尊号:隆道公

武则天称帝后于天绶元年(公元690年)被封为隆道公。

第十二次上尊号:文宣王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这是孔子第一次被封王。

第十三次上尊号: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第十四次上尊号:至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

第十五次上尊号:文宣帝

不只是中原王朝推崇孔子,就连党项人建立的西夏也十分仰慕汉文化。西夏仁宗李仁孝

于人庆三年(公元1146年)直接将孔子推到了“帝”的高位,追谥为“文宣帝”。

第十六次上尊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在中原王朝的封号一直都是“至圣文宣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又加了“大成”两个字。

第十七次上尊号:至圣先师

嘉靖帝依据其意见将孔子的王号去除,改称至圣先师。

第十八次上尊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确定将孔子的谥号改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第十九次上尊号:至圣先师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将孔子的谥号改为至圣先师。

第二十次上尊号: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最后一次变更谥号已经是孙中山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

通过以上变迁史,不难看出在唐宋元三朝孔子最受推崇,不知道他老人家有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后世推崇上千年。大家认为哪个朝代为孔子上的尊号最实在?

相关文章

  • 赵培山:孔夫子的谥号

    2022-09-09 07:30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

  • 赵培山:赵培善的名片

    一位合格的全方位服务咨询专家 在大易论坛做过超级版主,元亨利贞,周易天地等易学论坛做过版主,同时拥有自然科学研究员...

  • 赵培山:世界文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

  • 赵培山:坤乾绝学

    每一个时空的巨变,都孕育着最强大的机会和趋势,时空创造趋势,趋势创造机会,机会创造人生! 每一个高手都能够感知宇宙...

  • 赵培山:住在省长楼下

    住在省长楼下(1999年于哈尔滨香坊) 赵培山初入职场管理372 次浏览 人,活着,为了什么?仔细想一想,为的是一...

  • 赵培山:本然与恰好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世间最好的事物,往往并不起眼,但却能越看越顺...

  • 赵培山:坤乾绝学

    坤乾绝学 与时俱进显坤乾, 周易系数记心间。 数理系辞诠易学, 大道至简易数圈...

  • 赵培山:《坤乾门》

    (代序) 一真大士蜗居闹市,多年以淡然之心,桔寂世事,未尝动容。顷读先生《实用坤乾易》三卷,不禁惊之,喜之,拊掌而...

  • 赵培山:易学之美

    我们每个人,不论身份、国籍,都能培养起对易学的情感,都能和易学建立起超乎想象的关联,都能看到彼此的多样性。改变自己...

  • 赵培山:  耜的发展简史

    发现了一座距今6500余年的上古遗址——田螺山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专门用牛的肩胛骨仿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培山:孔夫子的谥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hz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