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讲 收入的高低和节奏由什么决定
上一个单元我们讲了在企业里面谁当老板,这一个单元我们讲讲工资收入是怎么决定的。我们讲两个问题:
- 一个是工资收入的高低是怎么定的,有哪些因素决定工资收入的高低;
-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讲工资收入的节奏,它的节奏是根据什么定的。
无论是收入的高低还是收入的节奏,它背后都有很多隐形的因素在起着作用。充分了解这些因素,能让我们在看到各种各样工资收入差异的时候,保持理性的态度。
课后思考
有些人会说工人的工资实在太低了,因为市场竞争并不完善,所以如果政府规定企业主给工人多付一点工资,这样是能够保障工人最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的,你怎么评论这种想法和做法?
不赞同,这是强行增加用工成本,属于人为抬高价格的行为。
第122讲 事与愿违之同工同酬法
整个单元讲的是工资收入的问题。
昨天谈了工资收入的高低和节奏都是由市场的因素决定的,但是总有人会说市场竞争是不完善的,有很多人的工资其实是长期偏低的,同工不同酬现象是到处都存在的。
第一,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真的有老板对员工进行这样或者那样歧视的现象,但是由于竞争的存在,迫于竞争的压力,老板会把歧视降到最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
第二,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还观察到长期存在男女不同酬的现象,那只能说明他们并不同工。因为我们在衡量一份工作品质的时候,不能只看一个时间的刹那,我们还要看它不同的维度,比方说它持续的能力怎么样,它的稳定性怎么样等等。
第三,哪怕是弱者也能够跟强者展开竞争,弱者跟强者竞争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要一个合理的价格,而同工同酬法,很可能剥夺了弱者手上这把最强有力的武器,结果是事与愿违,让这些弱者连工作的机会都失去了。
课后思考
既然同工同酬法是一种事与愿违的法律,那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积极推行这种法律呢?
-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经济学原理;
- 并不是所有人的行为目标都相同,政府的管理目标是多元的,它不单单追求效率和公平,相反,有时候,管理者会牺牲效率和公平以换取其他目标的实现;
第123讲 事与愿违之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的三个特征:
- 第一,最低工资法会导致失业;
- 第二,最低工资法会剥夺穷人或者年轻人尝试自立、自律和自强的机会;
- 第三,最低工资法之所以得到推行,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善良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是那些竞争对手希望抬高别人的竞争成本。
课后思考
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流行一种制度,那就是女性雇员如果生小孩的话,当爸爸的也要放产假,这种政策是女权主义者提出来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抬高男性的竞争成本。
第124讲 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今天讲的是基尼系数和收入不均的问题。
很多人都很关心人们的收入差距问题,认为收入差距本身就是个问题,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

从左到右,如果一个社会里面1%的人群,他们的收入占所有人群收入的1%,2%的人群占所有人收入的2%,3%占3%,50%占50%,100%占100%。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能画出那一条绿色的对角线。这种社会是一种收入绝对平等的社会,所以绿色这条线代表的是一个收入绝对平等或者平均的社会状况。
而另外一个极端是社会上1%的人收入是0%,2%的人群占收入的0%,50%的人群占收入的0%,99%的人群占社会总收入的0%,只有最后1%的人群占整个社会100%的收入。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代表的是另外一个极端的情况。那就是社会的收入极端的不平均,这时候我们通过这两条红色的边来代表。
但我们知道,实际上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不可能是绝对平均的,也不可能是那么的不平均,所以真实社会里面的状况,很可能是由图里面的那一条蓝色的曲线代表的。
这条蓝色的曲线处于绿色的曲线——也就是绝对平均线,跟红色的两条边——也就是绝对不平均的状态之间。这条蓝色的曲线越是靠近绿色的那条线,那证明这个社会越接近于收入平均的状态,如果这一条蓝色的线越是靠近红色的两条边,那说明这个社会的收入状态越不平均。
这时候经济学家就非常巧妙地,用蓝色这条线跟绿色这条线,所构成的那个区域面积来代表一个社会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这。
面积越大——也就是蓝色这条线越接近于红色的两条边,那么这个社会收入不均的状况就越严重;这个区域的面积越小,它就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平等的状态。
这个基尼系数的计算方式非常漂亮。在数学上你想想,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基尼系数——也就是蓝色区域的面积来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方法的简单和优美。
基尼系数在数学上虽然是美的,但它在经济上却很有问题。
现实中,不同的职业和人群,具有不同收入节奏。

- 蓝线(早工作,早收益,低风险,稳收入)
- 红线(大部分收入集中在中青年以前)
- 绿线(大部分收入集中在中青年以后)
这三种不同的职业类型,到底应该选哪一个呢?人们是要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期,选择那些能够使他们终身收入最大化的职业,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曲线在坐标轴之上的面积最大化的职业。
人对未来的预期不一样,他们选择的职业就不一样,当然人的兴趣不一样也可能选择不一样的职业。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你就会发现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基尼系数算的是刹那间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
你要看我们这个图在任何一个时间刹那,人与人之间收入都是有差距的,有时候红色的线比绿色的线要高,但有时候绿色的线又比红色的线和蓝色的线要高。不管你选哪一个刹那,你看到的都是社会收入的不平均,但实际上你完全忽视了人们终身收入这一个维度,而只有终身收入这个维度才是更好的衡量人们收入差距的指标。
今天讨论了基尼系数和收入不均的问题,基尼系数在数学上非常直观、简单、优美,但是在经济含义上它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它衡量的是人与人之间刹那收入的差距。
而人们真正追求的是终身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刹那收入的最大化,所以仅仅通过基尼系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的状况,会完全不知道这个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如果根据基尼系数的高低来策划收入再分配的政策,那就很可能不仅解决不了不平的问题,而且还会增加更多的不公。
课后思考
今天的医学越来越发达,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退休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你心目中退休以后的第二职业会是什么呢?
我想做一名知识型专家和学者型顾问,以自己积攒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努力融汇贯通新的知识,贡献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