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老师发了一篇文章《我劝你不要拜师》:容易被名师的思维方式给固化;陷入圈子之中,缺乏融入。
王老师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名师,他自然不需要去看谁的脸色,也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他根本不知道青年教师的难处。也理解不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的无助、孤独和寂寞。
01教师的拜师不同于卖身。
教师的拜师和艺术届的拜师还是有区别的。艺术届的拜师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比如你师从徐悲鸿,你就要一直对外宣称你是徐悲鸿的徒弟。遇到问题绝对不能向齐白石求教,也不能向齐白石拜师,这是规矩。除非徐悲鸿把你清理出师门,不要你了。你才可以改换门庭。
教师的拜师,是自由的。你可以同时拜多个老师为师。班级管理向陈宇、于洁老师学习,读书方面向闫学老师学习,课堂教学向吴正宪、管建刚老师学习。这是没有问题,不需要对外宣传。也可以向身边的老师去学习。拜师需要心诚,我专门写过如何拜师。可以去看看一下。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老师,他们足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只不过他们不善于表达罢了。我建议你就从身边的老师开始学习。
我想,当你向赵老师请教时这节课如何处理时,身边的李老师绝不会嫉妒。
02教师不存在门户之争
教师之间,是没有门户之见的,因为教学不分流派。没有了流派,没有学说之争,更不会有利益冲突。因此,你今天向李教授请教了“学生早恋如何处理”,明天问王教授:“经典阅读如何开始”?李王二人会开始争斗吗?我的学生凭什么你来指导?
普通学校,不存在这些问题。只不过我们姿态低一些,虚心一些,老教师是愿意倾囊相授的。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说。老师也不会故意像猫教老虎故意留一手。
03是不是逢年过节要表示一下
王晓春老师担心,教师一旦拜师,就会陷入“小圈子”“小团体”,开始在人情关系上增加负担。逢年过节了,你去看望老师吗?不去,老师该怎么想?去了,拿什么礼品?
其实,这是王老师想多了。逢年过节,给朋友给老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发个节日祝福信息,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上门拜访,至于礼品,一份水果,一本书,一包茶叶,足矣。你想请老师一起吃顿饭,还不一定能找到合适时间呢。因此上,凡事量力而行,何必把教育搞得那么庸俗化呢?
你觉得老师会计较礼品孰轻孰重?不要自己给自己增添精神负担。
你想拜师或者是不想?不要说出来,也不用处处宣扬。只需要约个合适的时间(老师有空,心情舒畅),找个合适的地点(公开,清净),虚心求教便是。
至于其它问题,都是专家们自己多想了。我相信老师之间都是无私的,有些经验和秘诀,无需保密。因为不存在行业竞争,没有根本利益冲突。
有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帮助我?我说,没有什么,天下老师一家亲。每个人都变得更优秀,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