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计划时,避免瞎忙的终极办法

作者: 发愤的草莓 | 来源:发表于2016-07-31 14:21 被阅读205次

    原创图文|发愤的草莓

    系列文章,往前可看:
    1.还只用日程表做日计划?low爆了
    2.揭密!我的日计划流程来啦
    3.接到任务别急着开工,先做这事
    4.杂七杂八的事,如何高效应对
    5.事情想得那么细,还不如直接开干吗?

    你试过这样吗,早晨制定了看似完美的日计划清单,然后踌躇满志地出发。

    等到晚上一看,咦,原来今天还有这么多要事没做!

    可惜来不及,天都黑了。

    怎么会这样呢?赶紧回放白天的录像带看看——

    原来,太阳升起来后,就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忙碌,一路向前,马不停蹄,像陀螺一样。

    连“今日待办”清单都忘了看,处于极度忘我的“自动狂跑”状态,还得意不已:今天太高效了,一直停不下来啊。

    但恰恰是模式,很可能会陷入瞎忙,出现开篇的尴尬。

    如何避开这个坑呢?

    那就需要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来个“分身术”,变出一个长得像你一样的“小天使”。

    一、为什么需要“小天使”

    “小天使”是来帮忙的,盯紧你的一举一动,及时预警,悬崖勒马。

    在每天匆忙忘我的状态中,很多人完全没想起,时不时关注当下自己是怎么做事的,更别提反思当下做事的模式了。

    为什么要时不时关注当下呢?

    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中提到,人类是“认知上的懒惰者”,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大脑会习惯选择思维阻力小的那条路。

    所以,大脑会你带跑,进入自动、无意识的行为,就是说,按照自己熟悉而喜欢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到了办公室,可能坐下来开始回复电子邮件,一封接一封过去,几小时就没了;你开始在写一篇文章,不会去细究自己到底是怎么完成这些步骤的,下次还可不可以按照这样的做法;闲下来时,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停不下来。

    另外,我们还会经常从一个任务迅速切换到另一个任务,很随意地跟着直觉走。

    不费力,好舒服。从节省大脑能量来说,这些确实不是坏事。

    但那些你正在进行的事,都是最恰当的吗?

    作为高智慧的灵长动物,如果想把每天宝贵的时间花得更有价值,就需要请出“小天使”提醒自己,防止被大脑带跑,学会在任何时间,做出更好的行动选择。

    二、“小天使”提醒我做啥

    “小天使”出现时,会提醒你问自己至少两点,一是“应该吗”,二是“高效吗”。

    “应该吗”,即“我正在做的是应该做的吗?”

    这个问题内涵包括:

    这事急吗?
    如果是急事,那么很重要吗?
    是不是在推进计划中的任务?
    如果计划中的,那么是不是高优先级?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为“否”,并且当下也没有其它很急的事,那么——

    请打开“今日待办”清单,
    从中选出符合“情境”和更高“优先级”的任务,
    兼顾时长与精力合适的任务,
    开始推进新的任务。

    这样,帮助你想起那些打算做,但当下竟然忘记的事,也不会让好不容易制定了计划,却变成一纸空文,变成哄自己有“制定计划”的借口。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么再接下去进行第二问:

    “高效吗”,即“我当下的做事效率高吗?”

    这个问题内涵包括:

    现在的做事的方式是不是对的?
    精力是否够得上呢?
    是不是把正在做的事标识出来了?
    是不是不浪费时间的事?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为“否”,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转变方式了。

    做事的方式不对,那变一种方式;
    精力够不上,适当休息一下;
    没有把正在做的事标识出来,要记得养成这个习惯,帮助自己每次关注在一件事情上;
    不是不浪费时间的事,就是这件事是浪费时间的,赶紧刹车吧。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为“是”,

    那就继续吧。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我正在写文章,儿子跑进来找我,我可以立刻问这两问题,关于“写文章”这事是“应该吗”,是“高效吗”。

    写文章这事很重要。所以在“应该吗”的回答上为“是”。

    那么接着第二问:“高效吗”。在这个回答上是“否”,因为儿子不时会打扰到而导致写文章效率不高,那么,就需要考虑一下转变方式了。

    与其总是被碎片化地打断,不如先陪儿子好好玩一下,说不定玩着又有素材上的灵感,等到他休息后我再集中精力继续书写,保证文章的品质。

    三、在什么时候召唤 “小天使”

    “小天使”不是说来就来,因为每时每刻都在身边也太累了,但又必须每天出现的。

    那么,什么时刻,适合把他/她请出来呢?需要你自己设计和挖掘啦!

    这里,我给你提供三个特殊时刻:

    (一)被打断时

    让你被打扰和分心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进行一个任务时可能意外中断,比如突然电话响了,有人跳出跟你交谈。接完电话挂断后,交谈结束后,你回过神,请稍稍停一停,问问自己:“我要继续做之前的任务,还是要调整一下?”

    就像上面我说的,写文章时被儿子突然打断一样,我就要看看了。是不是现在这个情境不适合高效专注完成这项任务,赶紧调整,换点合适的,并且提醒自己,下次把此项任务换到不受打扰的时刻进行,比如早起后的时光。

    (二)中场休息时

    中场休息,是指一项任务还没完成,但你站起来休息一下。与被打断不同的是,中场休息是你主动做出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用“番茄钟”,那中场休息就是一个番茄钟结束之时。

    在那一刹间,你感觉有些不对劲,疑惑下一个番茄钟该不该继续,那么你手头就出现一个机会:学着让自己与眼中的事保持距离感,做出更有策略的选择。

    (三)结束一项任务时

    一旦你完成一项任务,可以站起来找杯水或咖啡喝,然后把这一刻当作一个“特殊时刻”,告诉自己:现在又是需要抉择的时候!

    像这样的抉择点,一天当中为数不多,你也无法预测它再次出现的时刻。但一旦这个时机降临,一定要调动意志力确定下一项任务。因为如此的特殊时刻,每一个都很珍贵。

    我通常在一项重要任务结束时,进行时间开销记录。

    这正给我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特别是当我在记录时间时,发现“原来刚才花了这么多时间”,就会好好想想,这事到底能带来多大价值,下次该怎么改进,如何利用时间才更加明智。

    这也是我4年多来持续记录时间开销的原因。每一次记录,我的“小天使”就会跳出来,提醒我开始觉察。

    除了上面三种之外,其实每天还有很多特殊时刻,可以成为我们行为的转折点,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预先设计好。

    所有这些特殊时刻的觉察,都为我们避免瞎忙而强调一种观念:“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的行动,除非你确定它值得做。”

    然而,许多人还是会常常忽略了这些特殊时刻,一直往前赶任务,停不下来,这种行为的实质是,那么容易地屈从大脑,任由它随机地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

    这样的“忽略”,也许一次帮你节约了几秒钟至5分钟时间。

    但是,假设你正在做一件可能会浪费两个小时的无用功任务,没有在抉择点上让“小天使”及时纠偏,这划得来吗?


    **原创图文|发愤的草莓 **

    三线小城的双娃辣妈,白天上班,回家陪娃
    个人管理达人,晨起写作,让你省时、省力、省心

    看不懂?因为是系列文章,先往前看看(还有一些在后台排队哈):
    1.还只用日程表做日计划?low爆了
    2.揭密!我的日计划流程来啦
    3.执行力不强?分明是少了“收集箱”
    4.接到任务别急着开工,先做这事
    5.杂七杂八的事,如何高效应对
    6.事情想得那么细,还不如直接开干吗?
    7.日计划的优先级是什么玩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进计划时,避免瞎忙的终极办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qu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