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有点庆幸,又有点遗憾。庆幸的是这个夏天我读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一本可以在往后的日子里反复再读的书;遗憾是:这么好的书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
《鹿苑长春》看书名,不仅引不起人注意,甚至还嘀咕这书名的意思。如果不是因为我对一切写大自然生活的书感兴趣,我大概也还要错过它很久。
这本书写的是小男孩乔迪的成长故事。乔迪自幼和父母在自然丛林社会过着原始朴素的生活。其父亲出身牧师家庭,内心温柔悲悯,因厌倦美国内战后的混乱生活,带着妻儿子女住进了巴克斯特岛里,过着自给自足,耕地打猎的生活。
丛林生活平静却有趣,大自然的奇妙景观,森林里的飞禽走兽,狩猎的惊险,家庭生活平静,都给小男孩带来极大的满足幸福安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只宠物,抚慰他的孤独。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拥有了一只小公鹿宠物。
小男孩不是突然长大的,随着与大自然的相处,狩猎时与动物的博弈中,与邻居儿子们相处的微妙中,他学会了看天气耕地,开枪狩猎,面临过差点失去亲人的恐慌,好友的死亡,森林的瘟疫,在过圣诞节还是跟随父亲去狩猎之中纠结,以及母亲时不时冷静而略毒舌的话语,都让乔迪在享受生活中开始接受成长的逐渐洗礼。这种过程美丽炫目,令人艳羡。
而乔迪又是突然长大的。他把他的宠物视为自己内心里最重要的伙伴。但是随着公鹿的成长,它的破坏力日益无法控制,甚至到了践踏和咬损粮食作物的地步。作为自给自足看天吃饭的一家人,面对这样的破坏,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乔迪遭受到了他认为的父母共同的背叛:小鹿被父母开枪打死。
乔迪瞬间成长,过程是充满哀愁的,这不仅说小孩内心哀伤,而是这个成长过程充满哀愁--不得不成长的,瞬间的过程,不可避免,无法挽回。乔迪自此失去童年,开始领悟生活。作为成年人,回首这样的过程,忍不住惆怅侧目,只能在炎热夏天里叹口气,替乔迪,也替自己。
书的开头和末尾写了同一个场景:同一地方做了同样的水车,可是开头是欢快的,末尾是悲伤的,因为成长的剧痛无法安慰。
面对成长被背叛的哀愁,乔迪也曾出逃,却因为饥饿和对家人的思念又回归家庭。而书中最后,由那位宽厚悲悯的父亲和乔迪对话来升华整本书的启迪意义:
"我要跟你谈谈,来场男人跟男人之间的对话。你认为我背叛了你。但有件事,每个男人都得知道。或许,你已经知道。毁掉的不仅是我。不仅是你那头一岁的小鹿,孩子,背弃你的是——生活。"
"你已经见过成人的世界是什么,知道成人得卑劣。你见过死神玩弄的把戏,也曾被饥饿玩弄于股掌之间。每个人都想过轻松安逸的生活。孩子,这种想法很好,非常好,却不容易实现。生活总会把一个人击倒,等他站起来,又再次把他击倒。我这辈子一直过得不容易。"
"我曾希望你能轻松自在的生活,至少要活得比我轻松。看到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知道你也会像我曾经那样痛苦挣扎,大人的心是很疼的。我很想尽可能长地保护你,让你跟那一岁的小鹿嬉戏玩闹。我知道它减轻了你心中的孤寂,但每个人长大之后,都是孤寂的。届时,他该怎么办呢?被生活击倒时,他该怎么做呢?没办法,只有挑起重担,继续前进。"
看到这里,感觉一个人成长中的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被人捅破并被理解,动容而心颤。
整本书节奏缓慢,基调平和。文字斟酌精致得体。写景部分,还原了我幼年对丛林世界的想象。狩猎部分,惊险有趣却又悲悯。家常对话,幽默亲切,有世外桃源里有烟火气息。
这书适合小孩看,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情节,以及末尾的道理都可以启发小孩。而也适合成人阅读,经历世事,有些道理深刻而熨帖。比如:背叛我们的,是生活。
如果2018只能重读一本书,我想,我只选择它。用豆瓣一条评论总结就是:流恋于垦地风光,动容于人心善美,怅然于成长的代价。
美丽和哀愁都得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