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微言(什么叫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道路自信)
【击蒙】言论自由意味着,民众在“高价值言论”层面享有“指鹿为马”的自由。这里指鹿为马比喻错误言论。徐某以“纳粹老奶奶哈佛贝克因否认大屠杀再次被判两年监禁”为例否定言论自由,无效无效也。因为这是特例,是德国鉴于纳粹的人道主义灾难而特别制定的法条,不具有普适性。
【答客】或问: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何者正确?答: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正确的说法是:集体利益本之于个人利益,由该集体中每一个人正当的个人利益组成。所以,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就是最大的集体利益,唯此才能使集体利益最大化。
【击蒙】有人引用《庄子天运篇》中老聃的一段话以自证其谬论。老聃说: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东海曰:六经承载着先王之精神命脉和性与天道之真谛,何可轻蔑哉。老庄不能践迹,自外仁门,侮孔子侮先王侮圣人之言,其言何足为训。
【践履】道德最重践履,践履必须落实。有德者必有其行,必有其言。儒者之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然有两大原则不变:一是扬正善,宣扬真理正义;二是辟邪恶,批判邪说恶行。见恶不敢言,见邪不能辟,反而以明哲保身自解,甚至以获得邪恶奖励为荣,此辈岂但非儒者,非正人,而且非人化矣。
【杂家】子张说:“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是某些儒生之弊,学修不足而已,只要学而时习,就可弘笃起来。杂家则等而下之,执德不正,信道不真,对儒家中道不能完全认同和信仰,三心两意,似信非信。某些人甚至自以为比孔孟更加高明,能够超越孔孟,更是沦为妄人不可救药了。
【概念】现代儒者对现代和西方概念,没有必要排斥。正确的做法是予以训诂和贞定,即对其内涵、外延予以正确的解释。不少传统人士对“国学”这个概念都持反对态度,莫名其妙。国学就是中国的学说学问,用来指儒佛道三家,如理如实,焉能否定之,何必反对呢。
【超越】唯独儒家不可超越。因为儒家中道和圣境不可超越。古今中西任何学派宗派,不可能比中道更加中正,比圣境更加高明、比圣德更加光明的还是圣境圣德。任何大师,包括佛道大宗师,于孔孟只有不及,不能过之。任何试图凌驾于儒家中道和圣境者,都是妄人。老庄本质上就是妄人。
【超越】诸子百家,坏的有害的不用说了,就是好的有益的,也都有问题,道及高处,或过或不及。超越儒家超越孔孟,也是一种过。如严思同仁所说:“孔子开创了儒学以后,诸子百家都不太服气,都要开创一套学说,来超过孔子。结果呢,还真超过孔子了。”这种超越也是过犹不及,有识之士不可不警惕也。
【辟庄】尊重老庄和老庄爱好者的逍遥追求和态度,批判老庄之学的错误,两回事也。阮莉萍们喜欢庄子“做做蝴蝶梦”,当然没问题。但如果老庄之学泛滥起来超越儒学,深度影响政治社会,问题就大了。如魏晋南朝,佛道盛行,天下大乱。王夫之将老庄、浮屠、申韩并称为“古今三大害”,不是没有道理的。
【释疑】或以为归儒者多了,人人思想一样,世界划一无趣。可以毋忧。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气象万千,何尝一样呢。尊儒归儒,是树立仁本主义信仰,三观相同或相近。至于气质、性情、兴趣、爱好、人生追求,仍然因人而异。另外,对于其它正道,儒家有破有收,并主张“道并行而不悖”,非常宽容。
【释疑】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有批评异议就是不谦虚不宽容,不温良恭让。殊不知,谦虚宽容温良恭让诸德各有其适用范畴,不能扩大化,不能乱用于问题讨论和思想争鸣,否则就成了捣糨糊,是非善恶搅成一团。文化人必须明白,在政治领域,道义最高;在思想市场,道理最大。
【人生】微博、微信,只是利用间隙性时间零星发言,对于很多问题,只能点到为止,难以深入和全面。欲把握东海思想全体,须阅《东海丛书》(已出版)和《仁本主义》一书(待出版)。仁本主义自成体系,从世界观开始,系统阐述儒家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制度观等等。
【态度】圣贤是否固执,不可一概而论。允执厥中,择善固执,这都是儒者之份所当为,圣贤之德性必然,非顽固也。儒家经权不二,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非原则性问题,通权达变,因地制宜,无可无不可,这是权道。然权不违经,不可滥用。涉及大经大法基本原则,不可苟同苟异乡愿乡讪。
【辩论】同仁辩论,唯理是从,求益不求胜,求理不求赢,则输赢胜败皆可喜。任何一方败输,都是正理的一次宣传。听众受益,输者亦受教。当然,很多时候各各言之有理,是非输赢殊不易言,那亦无妨。交给听众去辨别,交给天下后世判断。天下很大,后世很长,何必急于一时。
【辩论】辩论既要有礼貌,又要说真话,不可一味客气虚词,否则辩论无益也。墨者夷之第二次因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了一句话:“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意思是,话不直说,道理不明。我认为,此言可以视为辩论的原则。依礼论理,真言直发,可以精益求精地彰明和弘扬真理,岂不美哉。
【辩论】我多次提醒儒友们也公开说过,兹再次强调一下:赞美我无妨私下,批评我敬请公开。无论是思想批评还是道德批判,都希望公开进行。东海此生犯过不少错误,现在也难免言行有漏。但我对于私下的批评基本不回答更不解释。唯一的要求就是:请给我一个公开承认错误或解释说明的机会。
【态度】东海以君子自许,追求成德成圣。但我不是天生的君子,而是从小人成长起来的。我毫不讳言曾经江湖和流氓。我会为过去和现在的一切言论行为之错误负责。但不接受要挟,不接受私下里的批评。被我骚扰过的女人和得罪过的大人,反感我独尊儒术的人,敬请公开批评,谢谢。
【东海曰】任何伟大的目标,都不能也不可能通过非正义的手段和途径去达成。手段和途径的非正义,必然导致结果和目标的非正义。
【东海曰】有两种人物和势力:一种善于解决问题,消除苦难;一种善于制造问题和苦难。圣贤盗贼之别在此,正邪善恶之别在此,文明野蛮、光明黑暗之别在此。
【东海曰】非正义的手段和途径,必然背道而驰,背离政治正道和社会常道,实现的只能是罪恶和苦难。在非正义的道路上,奋斗愈力,后患愈大;牺牲愈大,罪孽愈深;收获愈丰,恶果愈重。为自己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而践行之,为人民、为国家天下指定正确的政治道路而宣传之,是圣贤君子的天赋使命。
【东海曰】遇邪不辟,见恶无言,在非正义的状况和环境中保持中立。往轻里说,是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往重里说,无异助纣为虐。知识分子遇邪不辟、见恶无言犹可恕,宣传邪说、拥护恶人不可饶。法恕天理不恕,人饶因果不饶。百年来知识群体史无前例的厄运和灾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东海曰】说真理辟邪说,出于仁爱之心勃勃不容已,是仁者应尽的责任,不需要任何荣誉鼓励和利益奖励,也不会因为外在压力而弃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自强不息,源于天性之至诚无息。只要一息尚存,想“息”的都不行,就像太阳的乾健、宇宙的运转没有一刻止息一样。
【东海曰】说真理与辟邪说,各有意义,都很重要,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于个人当然不妨有所侧重,有的人侧重说真理,有的人侧重辟邪说,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都不失为君子。东海期望自己的是两者并重,双管齐下,立我仁本主义大本,广破古今中西各种异端邪说。
【东海曰】践履、坚持并弘扬正道,是正人君子的道德必然,受到世俗的误会和排斥,受到邪恶的敌视和压迫,也是逻辑的必然。对此,正人君子应有一定的精神准备。有所得必有所失,君子有得乎道,所得者大,人生之价值和意义彰明昭著,其所失亦非一般凡夫所堪忍也。
【孟子】古来没有儒生会批评孔子,但有批评、质疑孟子者。凡批评质疑孟子的儒生,品格都不高。严厉批孟的荀子是儒门外道,《疑孟》的司马光学术粗疏。其他李觏、晁说之、陈亮、叶适等人,也对孟子持怀疑贬仰批判态度,思想德行皆远逊于高度尊孟的程朱一系。
【计生】数十年来,各地乡村流行着无数无知无畏、可笑可耻的荒唐标语,其中又以计划生育标语最为凶恶狠毒,特别触目惊心。其中广泛流传的一句是:宁可断子绝孙,也要让党放心。姑不论计生之推行和实践者,就是这句标语的发明者,也是有罪孽的也。断子绝孙,何其恶毒的诅咒,遑论付诸于实施。
【心法】或谓书名《孟子心法》不好,因为心法是佛道的说法。答:非也,儒家也讲心法。《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朱熹称为“虞廷十六字心法”;程颐说《中庸》:“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东海此书是解读《孟子尽心篇》的,故以心法名之。
【击蒙】有学者批评儒家政治是人治,理由是《中庸》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是一大误解。儒家实行礼制,礼乐刑政具备。政令会因人而变,礼法制度不变也。权大于法、法律服从权力需要的的政治才是人治。
【自信】或调侃东海滑头:“明知道没有人能在思想上、品德上抓住你的把柄,才故作大方,要别人公开批评”云。答:这不是滑头是自信,自信一切都经得起质疑挑剔。不好吗?这也是现身说法告诉你们,什么叫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道路自信。我实践并推荐给天下后世的就是最好的道路。
【自信】君子必然大方,文化人和政治家都应该大方,应该经得起、受得了、容得下各种正常非正常、友好不友好的批评,包括恶意的侮辱诬蔑。尤其是政治家,大不大方,是衡量其伟不伟大的一项重要指标。只能赞扬不能批评、只能顺从不能反对的人不配为政治家,更与伟大绝缘。2018-8-8余东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