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877a8e43f8d2b428.jpg)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但生命历程却蕴含着相同的底层结构,都会经历“花园—荒园—花园”的旅程。
第一段生命旅程一一花园的人生。孩提时的天真好奇,对万事万物的敞开与一切事物融合的状态。花园的人生代表创造性的潜意识心智,在我们意识觉知到它之前就已存在。没有具体真实的物质形态,却孕育着无限的潜力。
随着意识心智的发展,我们有了自我觉察的能力。如果我们紧锁在意识心智里,就会来到了第二段生命旅程一一荒原的人生。
在父母的期待、他人的眼光、社会的教育中,自我意识慢慢形成。我们往往会变得过度思考,卡在头脑狭小的空间里,对生命的惊奇失去好奇,习惯性地用过度思虑的方式,去代替真正的生活体验。
成年人的这种思考方式,会让我们的头脑和身体解离,关闭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通道,我们无法再聆听、连接潜意识更多的可能性和智慧,失去了创造力…。
会经历彷徨,无奈,不知所措,迷茫,困惑,脑子里整天都在想着很多事情,不停翻看手机,和真正的生命体验失去连接。
最后,很多人进入了第三阶段的生命旅程:意识的整合之旅,即约瑟夫坎贝尔所说的重新回归到花园的人生。此花园已非第一阶段生命旅程中的花园。
这时的我们,会带着成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孩子般天真流动,富有创造力的潜意识,连接整合互补彼此贡献。
如果只是停留在潜意识的无限可能性,只不过是做梦,如果没有意识参与,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产生任何作用;同样,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识心智,就会变得僵化,没有流动性,失掉创造力。所以要想在生命中跨越挑战,就需要创造性的运用来自潜意识的可能性,同时运用意识心智,去设定目标,保持行动创造意义。
在这一阶段,人们放下了很多的事情,慢慢开始认识自己,开始变得包容,接纳,开放,连接,合作。
在书中,老师给到了两个催眠练习。有一个是关于亲子关系的。
第一步:放下意识里旧的关系模式的紧抓,打开创造性的空间,允许潜意识的流动;
第二步,在意识层面设定正向意图:“在我和孩子的关系里,我最想创造的是放松和信任。”
第三步,在催眠里整合新的“关系自我”的身份地图。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学会放松和信任。可以常常问问自己:我们信任自己的孩子吗?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放松打开的状态,还是紧绷自我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