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

作者: 知行合一_6063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17:31 被阅读0次

其实之前不称呼母亲为“老娘”,是最近确实感觉她老了,有时候回去就喜欢叫她“老娘”,但还是习惯叫“妈”。

妈今年65岁了,在写这个“65”的时候,我特意去查了百度“1952年出生的今年多少岁?最终确定了准确年龄。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我过26岁生日,她在晚上十一点多发来微信语音:“小宽,明里你过生儿,记得买俩鸡蛋吃”。小宽,是我的小名儿,她一直这么叫我。

女朋友很好奇:“过生日怎么吃俩鸡蛋?”

“我们小时候过生日,很少吃得到蛋糕,鸡蛋是好东西,经常是煮几个鸡蛋来过生日。”我解释道。

十二点,她又发来一条“小宽,祝你生日快乐,工作顺利。”

没想到她还没睡,怎么学会十二点准时送祝福了,这么潮。

顺便翻了下和妈的聊天记录

“小宽,你要注意休息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莫熬夜”

“小宽,你吃饭要吃好,玫玫也要吃好正顿饭,膳食纤维促进身体健康”

……

自从姐教会了她发微信语音,我时不时就会收到消息,有的我回复了一两个字,有的甚至没有回复,有时候觉得她有些啰嗦……

鼻子一酸,我劝她赶紧睡下,睡太晚对身体不好。

昨天接视频,妈说要回湖北老家一趟,把小东小西的收拾一下,把我的“生辰牌”带过来,交给我保管。

最后快挂视频的时候,姐说妈前天呛到了,当时很严重,嘴唇都紫了,是呛得最严重的一次,妈不跟我讲,她怕我担心。

说这个事的时候,妈还一脸轻松“以后就注意了,这次有教训了”,我赶紧查了下被呛的急救方法,教给了爸,嘴里嘀咕“你的教训还少呀”,妈在那里咯咯得笑。

为方便照顾,妈和爸现在住在姐那里,生辰牌就是我出生的时候,他们花5块钱买的一个记录我生辰八字的铜牌。

妈是在40岁生的我,我出生时有8斤,当时她用了很大力气才把我生下来,用她的话说叫“骨头缝里的力气都用完了”。

没想到妈今年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在我的印象中,总感觉她还没老,仿佛她还是一个“老小孩儿”,喜欢开玩笑,猜谜语,唱歌,唱戏,没有一点威严,和我跟姐几乎是好朋友。

她最喜欢的歌手是杨钰莹,还有郭兰英,最喜欢听曲剧、豫剧,会唱《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刘大哥讲话》等戏曲,有时候唱着唱着我们还会鼓掌,她就很开心地笑。

她说杨钰莹唱歌声音很柔和,很甜美,郭兰英的声音很嘹亮,她的手机铃声我们也帮她设置成了郭兰英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有时候来电话,她也喜欢让铃声先放一段,然后再接听。

她经常哼歌,但是我有些记不起来她喜欢哼哪些歌了,可能是这几年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吧,有些记不清楚了,感觉最近她也很少唱。

小时候妈会给我和姐“破谜”,“破谜”就是猜谜语。

“无腿走遍天下,有腿寸步难行,猜一下是啥?”

“扫帚无腿走遍天下,桌子有腿寸步难行”,哈哈,我猜到了,虽然谜语不是特别严谨,但是对于我和姐的开发思维还是比较有益。

妈那里还有很多顺口溜,“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要得公道,打个颠倒”,我当时没听懂,还反驳她“洗饭有饭吃”,饭被“洗”了还怎么吃呀?

她背毛主席语录也很顺畅,小时候这些都是我和姐的乐趣所在。

七岁时,上学对于我是一件既期待又担心的事。

学前班9月1日开学,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的心里是有些期待的。姐那个时候上二年级,每天早上走去一公里外的村小学,下午回家。

有一天,她回来哭了,妈问她为啥哭,结果是因为没有拿到奖状,这让我觉得有点好笑,也更好奇学校里的生活。但上学对于我这个从来没离开父母的孩子来说,总有一点莫名的担心,

上学的那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妈拉着我的手去学校,当时校长和老师都在教室门口,报了名之后,妈准备去街上,让我去教室里。

我回头看看教室,整整齐齐坐着我一个都不认识的孩子。心里有些害怕,我拉着妈的手就是不松,她把我的左手推开,我又拉着她的右手,反复好几次,奈何不得,只好把我带到街上。

“我看你就不上学,一辈子在屋里呆着,不上学能干啥?”

我低着头,一路跟着她,她讲了几句,后面就不讲了,我同意下午去上学。

上了学,就有一些让我跟妈之间有了一些哭笑不得的事。

妈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她觉得好看,所以给我买的衣服都是红的或者绿的还有粉红的。在村里上学时,我觉得还挺好看,虽然衣服不多,但穿着洗干净的衣服走在上学的羊肠小道心里很开心。

四年级,我到乡里上学。

“你怎么穿女孩子的衣服?”一些同学问我,我极力争辩,“这不是女孩子的衣服,这是我妈给我买的!”

有的同学的语气也有些嘲笑,我表面虽然极力反驳,但心里却有些受挫:为啥要给我买这些红红绿绿的衣服?

周五回家,我向妈抱怨,你怎么给我买女孩子穿的衣服,同学们都笑我。妈笑着安慰我:“只要穿得干净就行了,哪里是女孩子衣服了,学会要面子了呀!”

家里穷,我也没有强烈要求妈给我买新的,有时候亲戚送来大哥哥们的衣服,我穿起来也觉得挺舒服。

剃头是另一件让我很闹心的事。

妈喜欢板寸,就是那种把后脑和侧面头皮剃得泛白,头顶剪得很平的那种,叫做“小平头”,她觉得很有精神。

但我并不喜欢,同学们在学校都叫我为“葫芦瓢”,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有一次,去吃饭的路上,一个女同学问我:“你为啥老剪这种发型,是为了省钱吗?”

心里知道剪得短下一次理发就隔得久,我解释说:“不是,我妈就喜欢这种发型,她觉得很帅气。”

村头那个理发的哑巴师傅又敲门了,每一次他来给我爸理发,问我要不要理时,我都摇摇头,尽量推脱,他还给我一个可爱的笑脸。

头发长了,确实推不过去了,也得理发。

理之前,我特意比划,不要理太短,但妈还是在后面悄悄的改变了我的意志,理完以后,我就跑到爸那离哭诉。

慢慢地,上了初中,我有了一点自己的零花钱,有时候偷偷在外面的店子里理发,我终于可以决定我自己的发型了。

妈勤俭持家,有她特殊的方法。

妈去赶集很有特色,她首先会在几条街道全部逛一遍,然后等差不多中午了再开始买,她的手里只有可怜的几块钱。

中午的水果差不多卖剩下了,价格就比较低了,妈就去水果摊找那种有一点疤的水果,经常是一快钱左右买一小布袋。

虽然有点疤,但我们用刀把疤去掉,吃起来还是一样甘甜。

就这样,我们虽然穷,但是水果还是能经常吃到。

后来她跟我们讲她有一次赶集,看到别人手里一沓钱,她自己手里攥着的只有两块钱。

过年的时候,我和姐一件衣服基本上是要穿好几个年。

买一件新衣服,过年走亲戚的时候穿一下,然后妈把衣服洗干净,放起来,下一次过年接着穿。

有时候,一件衣服从挽起袖子显长,穿到盖不住手腕,但穿起来感觉还是跟新的一样。

妈妈很少买衣服,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她的一件绿色呢子布衫穿了好多年。她穿起那件衣服的时候,我都会说“真好看”,她总是得意地告诉我们: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但有时候,她也会跟爸抱怨,说跟他在一起过年都不买新衣服。但是,这种抱怨妈一般是在年后提起,年前买衣服的时候,她很少提起,也很少买。后来我想,这是不是妈觉得年后买不买都可以,抱怨一下也没关系。

在这种节衣缩食的条件下,我读完完了军校,姐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

村里很少出大学生,比我们家条件好的很多都没有读完高中,大多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很多是不想读书。

后来,妈告诉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再苦我和你爸也要供你俩读书。

毕业不久,妈就病了。

大学刚毕业不久,到工作单位,妈已经63岁了,有高血压,高血糖,最让我和姐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周末晚上打电话。

“妈,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身体都好,就是经常恶心。”

妈说那几天她不知道为什么,吃了降糖药总是吐,然后吃饭也是吐,我感觉有些不对劲,但身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说让爸带她去看医生。

再过几天,电话里妈说她在村里打了针,但感觉左边的脸很木,头很晕,走路不稳。

大姐在家照顾了几日,在村卫生室打针,不见好转。姐从单位坐八个小时的火车赶回去了,带她去市区检查,住院治疗,一个星期之后,医生说要去省里的医院,他们的医院治不好,是脑梗塞。

妈总是嚷嚷着要回家,她说医院就是吃钱的,不住院,回家。拗不过,姐的假期也到了,妈就出院了。

妈的病情不见好转,我心里万分焦急,工作性质特殊,我努力请了八天假回去。回家的路上,姐姐和我商量,一定要说服她去省里看病。

到家已经是晚上了,之前回家进门的时候妈都会站起来,望着我,开心地叫“小宽、小宽”,眼睛里泛着晶莹的光。

这次我推开大门,妈坐在堂屋门旁边,转过头望了望我,然后又慢慢转回去了,没有说话。

我坐在妈的对面一米多远的椅子上,妈的声音很尖细很小,她抬头望了望我:“小宽,你咋回来啦?”

“是滴,妈,明天我们去省里治病,不能再拖了。”

“到省里做啥子,我好好滴,我好好滴。”

说完,妈的头又低下去了。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左边的嘴角比右边的嘴角低了差不多两厘米,左眼和右眼明显不对称,精神不怎么好,总是低着头,脸上贴了些黄鳝血,土方说可以把脸拉上去。走路不稳,头晕,必须要人扶着才行。吃饭的时候,她嘴角有些包不住,流了一身的饭水还有米粒。

一下子,我觉得,妈像是老了十岁,和四个月之前我毕业回家那次简直是判若两人。

终于说服了妈去省里看病。

在去往武汉的动车上,她虽然精神不怎么好,但在火车上,她还是有些开心,有时候望着窗外,有时候歪着眯一会儿,这是她第一次到省城,之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地级市襄阳。

在汉口火车站前,我推着妈的轮椅,让姐给我拍照,然后转了一圈让妈看看武汉的景色。

把轮椅送还给火车站以后,去打出租车还有一段五十米的路要走。姐姐扶着妈,五十米的路程,走了差不多十五分钟。

在同济医院住院后,第二天姐回单位了,我负责陪护。

每次吃饭,我先把糖尿病餐打回来,然后把妈扶着坐起来,把饭放在小桌板上。然后去拿围布,围在她的脖子上,打开饭盒,她开始吃饭。吃的时候,妈的嘴角会流出好多饭水,我站在旁边,一般擦拭,她一边吃。

吃完以后,我先洗碗,然后把围布洗干净。最后给妈刷牙,我端着一个脸盆,她吧漱口水吐在脸盆里。由于咀嚼不灵便,很多食物残渣会残留,所以每次吃完饭都得刷牙。完成这些之后,我再开始吃饭。

上厕所,大便一般我会扶着去厕所,用坐便器,但医生说最好不要老是下床,太危险,小便就用坐便器在床上解决。

“你出去吧”,拉上床帘,本来我是想帮着她完成上厕所,她有些不好意思。

结束后,我拉开帘子。

“妈,你坐到床下来吧,刚才尿到床上了。”

妈发现后,脸上有些难为情,我赶紧把床铺换好。

听同病房的人说,有尿不湿可以用,很方便的。我就下楼去买尿不湿,每次小便的时候先铺在床上,然后就不会把床单弄湿了。

那时候我在想,小时候我尿床甚至拉在床上,现在妈生病了,也得用尿不湿,这几天是我第一次这么亲近地照顾她。

请假只有一周,我不得不回单位,接下来大姐和二姐轮流照顾。住了半个月的院之后,妈的病情稍有好转,听医生说,只要不恶化,后面就是康复期,一般康复期在半年甚至以上。

后来,妈回到家里进行康复调理,我和姐都回了单位,爸和大姐在家照顾她。

慢慢地,在电话里,听到她说能走路了,生活能自理了,能洗衣服了,走路越来越稳了……

小时候我学走路,学穿衣服,现在妈老了,变成了“老小孩儿”,也要重新学。

妈包饺子特别好吃,个儿大,馅儿厚,味道好。

上学的时候,每个周末回家,她和爸都会把饺子馅儿配好,包饺子吃几顿,来给我们改善生活。

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在家里住了三天,快走的时候,我跟妈说:“这次回来没有吃到饺子呢,很想吃呢。”

“哟,他爸,这次我们都忘记包饺子了。”

订婚前夜,我吃了晚饭,到家差不多八点了,爸妈正在煮饺子。

“饺子煮好了,给你盛一晚,你喜欢吃饺子。”爸说。

“我在单位吃了的,不饿,我不吃了。”

“身体好点了,可以包饺子了,你怎么吃过了。”妈絮叨着。

我过去又吃了一碗。

这次春节,我和姐带爸妈去长沙海底世界,爸妈看到奇特的海底生物都很开心,妈最喜欢看白鲸,用手扒在玻璃上,坐在旁边看了好久。还有海豚的表演,让爸妈觉得很神奇,这是他们第一次看海底世界,也是我第一次看海底世界。

工作了,很少有时间陪爸妈。

“妈,最近身体怎么样?”

“都好,你不用担心”

“注意身体哈”

“好,小宽,你也要注意身体,要休息好,工作莫太辛苦,吃饭吃饱点”

“好的,妈,我知道了”

“好,不打扰你工作,挂了啊”

很多话都是电话里的老生常谈,很多关心仅限于屏幕和屏幕,总感觉缺点什么。

总想着有空带爸妈去看天安门、毛主席,还想着带他们坐坐飞机,但很多时候总是身不由己。

妈是一个乐天派,不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出声来;

妈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有一说一是她的习惯;

妈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她从来没有退缩。

她想问题很周全,但有时候又像一个老小孩儿,有小脾气。

妈是我和姐的朋友,陪我们成长,让我和姐也成了快乐而又简单的人。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

若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中秋节到了,祝爸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相关文章

  • 真的是旧了吗?

    今天抽空去老娘那里看看,老娘又给我准备了几双鞋子。 我说的鞋子不是老娘帮我买的,而是老娘“捡的”。 还别说,老娘捡...

  • 老娘

    《老娘》 一 辛辛我老娘, 追梦于蹉跎。 牵挂失眠颇, 忧心白发多。 二 秋风暖娑娑, 润心获洒脱。 笑看万般事,...

  • 老娘

    今天二哥发了一张老娘洗杨梅的照片,干瘦的手捞着杨梅,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侄女立刻发声怪二哥不心疼奶奶,呵呵。 老娘...

  • 老娘

    我的钥匙 常常去捅别家的们 结果你知道的 一样的单元 一样的绿化带 一样的结构 人的经验被蒙上了帆布 经验这玩意 ...

  • 老娘

    老娘是隔壁大伯的老婆,本来是应该称为大娘的,可是老娘总喜欢开玩笑说就盼着身边的娃娃们快点长大自己却越来越...

  • 老娘

    人上了年纪,就变得越发自我。 比如我娘。 每天早中晚,伐木工般的拉弦声如约而至,总让我想抱头鼠窜。 娘从不问她的弦...

  • 老娘

    今天老娘的情绪特不稳定!

  • 老娘

    还是糊涂。

  • 老娘

    关注今日头条的老娘

  • 老娘

    今天妈以前的同事老姐妹过来了,那么亲切,那么让人心动!在一起工作几十年了,阿姨永远记得那个小小的我,只吃肉包馅不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cm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