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的崛起一直是产品行业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结合《幕后产品》网易云操刀手王诗沐的自述,笔者来尝试自问自答以下问题。
一、同期做评论的不止网易云一家,为什么就是网易云火了?
这个问题阔可以拆分为两个问题,网易云是靠什么火的,其次网易云的评论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第一,网易云为什么突然火了?
首先,什么是火了,一方面是曝光度,网易云相比于其他音乐应用,出圈次数最多,频频上热搜,另一方面是市场占有,网易云排行目前在第四,基本也一直维持在前五水平。
其次,网易云是依靠什么走进大众视野呢,我觉得评论功能本身并不新鲜,评论相关有两点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评论功能意味着什么?网易云的主打定位是情怀,大到音乐社交的布局,小到黑胶唱片的小设计,都在强调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以及分享这种感受,网易云的评论功能想要做到的是几点。
1、通过他人推荐的方式获取音乐,看到一个999+评论的音乐就像是看到一个有很多评价的商品一样,从另一个维度证明这首歌很“火”,这是对于排行榜功能的补充
2、满足人们的爱现心理,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多样的,是会勾起生活的联想和回忆的
3、提供交流的平台,让网易云不仅仅是一个听歌的工具应用,而是一个音乐社区,人们分享感受,体悟人生,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粘性。
那么网易云的评论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两点呢,首先先来看评论火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主流论调是“音乐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专业的评论晦涩难懂,且无人欣赏
2、音乐评论远不如电影等其他内容精彩
归根结底是无法引起共鸣!
网易云做了什么?
1、增强用户共鸣效应
设置评论点赞功能,用户能够为产生共鸣的评论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喜爱,让有共同的感受的人群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降低用户表达门槛,从而产生滚雪球的效应。
2、笔者猜测这其中一定也有社群运营的功劳,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评论来引导,邀请什么样的人来创造内容?
什么样的评论最容易产生共鸣?
共鸣中情感共鸣、过往经历最容易令人动容,焦虑和孤独感是当今快节奏生活下年轻人的心理写照,所以在网易云中有关得不到的爱情、回不去的童年、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共同喜爱的偶像等内容最受热议。
什么样的人的言论容易获得认同?
很显然,每个群体都有意见领袖,而在受到热议内容中最容易意见一致并且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增长的就是偶像内容,偶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就非常适合作为初期运营过程中的意见领袖,通过设计源源不断产生意见领袖,同时把握度,既不能让意见领袖过分膨胀,也不能让他们多余主导话语权而让普通用户丧失发布意见的可能。
总结:
1、善于洞察人性,找到共鸣心理作为突破口,设置评论点赞功能,引爆情绪雪球
2、评论运营策略,对意见领袖和关键评论进行精细化处理
二、什么样的需求是有价值的
1、需求从哪里来?
需求收集:脑暴、用户反馈、竞品分析
人:用户反馈中用户除了精挑细选的目标用户外,每天生活中遇到的人都是用户
场:除了内部反馈系统之外,还有很多公开渠道,比如微博、知乎、虎扑、贴吧等等,不同渠道会提供不同用户群体的真实反馈
2、如何评估需求?
需求评估需要进行几步:深入评估、全面分析、真伪判断、评优先级
3、需求的要义是什么?
用户反馈是重要的需求动力,但是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就是好产品吗,或者说有可能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吗?
就像微信每次变更十亿用户有五亿都在吐槽,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只会让产品显得没有重点。
那么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就是好的产品吗?
需求也符合二八定律,大多数人能看的需求往往不会成为我们产品的亮点,因为这些内容已经被挖掘得非常充分了,当然这不是说要和大众需求背道而驰,而是在能够把握全局的情况下优先级的选择,比如网易云的导入歌单是长尾需求,但是选择在排行榜之前上线,笔者认为这还是基于网易云内部对于这些功能点有全局把握并且开发周期不会太长的情况下,因为在没有拉齐竞品功能的情况下率先开发长尾功能是有风险的,网易云还是在有一定用户体量基础并且对新功能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的大胆选择。
4、如何评估需求的影响?
需求的影响不仅仅是该功能点本身的作用,也需要考虑新功能所带来的问题和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比如微信为什么推出了朋友圈重新编辑而不是原文修改,因为原文修改会给原本的逻辑带来很多问题,能修改几次?无限制修改? 修改后点赞评论过的用户需不需要受到新的消息提醒?收得到会不断被打扰收不到回影响交互改变原有逻辑。如果是原文修改就会对原本的功能点有很大影响,所以设置为重新编辑。
网易云没有做场景电台也是同样的道理,场景电台会影响歌单模块,歌单是UGC内容,对于音乐社交定位的网易云来说,用户制造的内容、用户的体验、用户大交互等用户相关内容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二者冲突时保护了核心的歌单,对学习、工作等歌单已经满足,所以只上线了车载模式和跑步FM。
5、如何分辨伪需求?
通过角色、场景、流程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角色需求是否一致、场景是否符合现实场景、流程是否满足需求的关键路径。
三、如何找准产品定位
1、行业分析
首先需要了解行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自身做出合理规划,行业分析需要明晰行业玩家、行业变革、行业机遇。
比如视频行业目前位居用户使用时长榜第二,视频行业的兴起使得电视、电影的竞争对手移植为线上,包括片源、人才、平台竞争,视频平台自制电视剧对传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那么网剧是否可以成为新的突破?
网易云兴起时的音乐行业是怎样的?
1)中国当时在音乐成果保护方面状况最差,但潜力最大。
2)音乐行业玩家包括幕后人员、艺人、经纪公司、音乐唱片公司等,处于音乐发行的制作、发行、传播、评价、演出等一系列环节中,所以也根据自己所处位置打上明确的内容标签。可以大致分为内容源部分、中间部分、听众部分,三类中强势玩家可以通过过程把持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3)互联网让用户更容易接触到音乐,也打破了原本稳固的商业模式,国外对于盗版打击力度很大,国内环境也在慢慢变好,当音乐传播方式改变时,利润分配机制也在改变,对于行业玩家三方都是机遇,对于听众可以听到全世界音乐、更近距离和偶像互动、对喜欢的音乐更有话语权;对于内容源与用户互动更多,可进行自主营销传播;平台使得用户与内容更加接近,取代传统电台、媒体成为制定规则、分配利益的平台。
2、竞对局面
上下游分析:比如电影的上游是制片方、发行商、拍摄团队、营销团队等,中游是看片、字幕、电影院、电影票、爆米花零食行业、下游是电影资料库、下载网站、讨论社区、推荐引擎等,web1.0时代最受瞩目的是电影资料库、web2.0时代是豆瓣电影、BT下载、字幕下载等,豆瓣的兴起是因为起推进引擎和影评社区是比电影资料库覆盖更广的市场、满足了更多用户的需求,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人瞩目的产品变成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播放网站。
避开零和市场:1.0巨头是提供更多电影片源下载需求,2.0时代切入时选择的是推荐和影评,而3.0则是迎合技术发展选择从中游切入不做下载而是在线播放,始终在寻找更大的市场契机。比如现在的播放器通过更贴近用户入口赢得流量,后期自然可以接入推荐、电影片业务、影评社区等相关产业,挤压豆瓣生存空间。互联网行业非常通用的策略是擅于从下游向上游发展,用户是发展的基础,赢得用户口碑后自然可以去影响整个行业发展。
3、寻找突破
细分市场:足够尖锐,切开一道口子
新兴内容:足够前瞻,未来改变现在
注:以上两句话来自《幕后产品》,笔者认为非常准确,因此不做改动。
网易云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移动互联网音乐产生的新型变化是云同步功能凸显、用户时间碎片化、用户越来越懒、用户社交化需求加剧。
云同步:收藏音乐实时同步
碎片化:打开频次高,对内容体量要求大,传统方式不能满足要求,UGC提供更丰富资源
用户变懒:个性化推荐,节约用户时间
社交互动:评论功能背后的音乐社交
网易云的火爆背后是对人性洞察的长期积累
网易云不是第一个做评论的,但是是第一个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评论的,评论的目的不是专业说教,而是情感共鸣,切准方向是命门。
而如何切中该方向,是来源于对行业洞察、竞争对手细致分析、以及对于需求的细致迭代,看起来只是做一个合格产品应该做的一切,而这一切有并非纸上谈兵如此简单,就比如获取音乐的渠道来源如此明确,能够想到进行精准推荐的又有几家,产品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将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转化为用户体验,是一个漫长又有趣的过程,笔者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反复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