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遛弯来的三岔口村西,发现窝头河边立了一块牌子,还是2023年八月一日新立的牌子,我对窝头河的历史有所了解,历史久远的一条河啊,曾多次来河边欣赏河边美景,冬天还到冰上走走,这次发现牌子旁边的老石桥,有着一股沧桑的感觉,老石桥名字:朝阳桥。见证历史的朝阳桥。此桥是窝头河与渠口之间唯一的桥梁,是渠口北部村庄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石碑上的简介:三岔口村朝阳桥位于香河县渠口镇三岔口村西南。桥连接三岔口村与西梨园村。为七孔石桥,青石质,桥长 25米,宽2.5米。据村内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朝阳桥碑记》记载,朝阳桥始建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康熙五十八年(公1719年)和清同治时期重修。石桥保存较好。保护范围:以桥体外侧边沿为基线,向北到新桥南侧桥身,向南、东、西各外扩10米。石桥的年龄近四百年了,尤其是50年前它的作用显而易见。是连接渠口镇北部村庄的重要桥梁。
香河县政府网上刊登的:窝头河发源于本县渠口镇三岔口村西北。东南流向,经渠口镇的芦庄、炭户、金庄转渠口镇的西河头至渔阳院村南入宝坻区境,汇流潮白河。境内流程15.50公里。而宝坻区网上刊登的窝头河,是宝坻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条河流,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那里一定驻足过你的身影。最近,在这里遛弯的人一定会发现,窝头河正在进行绿化改造,水更清了!桥更新了!还多了很多新的景观。漫步河岸两边,不时会有新的惊喜出现!你有没有发现,河上的五座桥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是以相关历史人物字号命名,以示纪念。分别为君游(东汉·张堪)、行实(五代·赵德钧)、睿知(辽·萧太后)、坤仪(明·袁黄)、麓峰(清·程璇)。就雕刻在桥头新立的桥碑上!字体古朴,是由宝坻书法名家赵春利先生书写。在河南岸开元路东侧新建了一座文化墙,上面用金字雕刻了窝头河的历史由来:“窝头河古称渠水,发源于北京牛栏山,流经密云、顺义、通州、三河、香河,延至宝坻。追思既往,该河经东汉张堪、明朝袁黄、清代程璇等人拓凿、疏浚、引流,最终导入蓟运河入海,为泄洪涝、通漕运、兴农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宝坻的母亲河。因老县城起于渠水之北,故宝坻亦有“渠阳”之称。
如今,随着城区迅速发展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河水清波荡漾,两岸树绿花红,带状的“渠水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健身和游览的佳选之地。”
明显发现宝坻区的宣传力度远远大于香河县,没办法香河县域内流域面积太小了。并且河面太窄了。规模不大。据县志记载河流是香河县域最早的一条河,朝阳桥对于窝头河来时显得太年轻了。县域旅游又增加了一个景点,但还需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