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一名建筑工人。大气与光创造了蔚蓝天空,我们确实还可以再继续深究,可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真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放到这样的学习中去吗?还是说把时间放到我更加用得上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中去?同样的学习,用在更加实用的工具是理智还是功利?
答:更加使用的工具可以让你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可能四个小时的工作三个小时完成,这样你就会一个小时的自由,虽然这一个小时,你也无法在工作场景中自由支配,但是这是一种正反馈,可能让你看到学习带来的好处,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被人发现了自己就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去做,不如保持现在就好了,那我劝你应该让自己傻一点,因为老板不是傻子,即便他可以无底线的榨取你,你在同样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仍旧是脱离当前岗位的一个跳板,也是你可以跟老板平等对话的底气。
而当你有时间来思考,在工作中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看别人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完不成你可以完成,我们才算是理解了这一份工作的内容。
剩下的就是我怎么可以让他人跟我一样,相信我这绝对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
教会他人这是我们再再进一步了解工作的方式。而且我还可以验证我的学习是否有效。
这样我们才会对学习这件事产生兴趣。
2.如果说一个一个不同深度的“临时答案”,组成了探索深渊的阶梯,但我们没有停在某个足够好的解释里沉睡。我很好奇,那个探索的源动力是什么?偶发于群体,还是根植于每个个体?
答:我常常为自己能够理解一个概念欣喜若狂,我觉得今天的时间充满了意义,我应该奖励自己一下,内心的喜悦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
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本能,唤起了我们的童年,我们小时候可以因为找到一只没见过的虫子会兴奋一整天,真实对偶然所得的未知,才是我们扩充认知的过程。
我所处的群体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这个群体是探索未知的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自己不探索而自愧,如果这个群体是封闭偏执的,那么你的好奇就会被自己紧紧封闭在内心中。
3.想起费曼说他小时候问他爸爸车子为什么会动,他爸爸通过一连串的问答最后说是人提供了动力。这个答案当然并不正确,但费曼说这启发了他的好奇心。好的答案或许就是这样,让你有往下探索的念头。
想问菜头叔:既然无法找到终极答案,我们也无法对所有事物精通,那面对事物,该了解到什么程度的答案呢?我们又要如何面对别人给出的关于未知事物的答案呢
答:一个人的答案是他当下认识的极限,里面带有他的三观,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人的答案并不是我们的答案,即便我们能够心中突显原来如此,也不该按照对方的答案是行动,他人的答案仅供参考,因为他人不会为他的答案带来的结果负责,而我们却要为自己的结果负责,现实是我们常常按照他人的答案行事,然后出现了损失还要怪他人给的答案不够好。
没有人有义务给我们答案,我们需要自己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理解,用行事过后的后果来提升自己。
4.答案,追求真理的临时停靠站。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参考答案,而问出一个好问题,决定了得到答案的质量,我们该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呢
答:我每次都想向菜头叔提问一个问题,而当想出一个问题时,我会发现一路为什么问下去的话,就会得到一个小的回答,
我的建议不要问“大”问题,类似你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类的,对方带着他的经历回答你时,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反而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问一个小问题,小问题反而带着场景,限制条件会很多,我们内心的独白就会变成面对这些壁垒我该怎么办,我可以冲撞这些限制条件吗?这个时候对方的回答反而会帮助到我们,他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冲撞和为什么不要冲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才可以检验自己的认知,也可以确定一遍,我为什么坚持,把自己的这些坚持记下来,这些我们无法解决当下问题的根本。
5.这个世界有真理么?如果有,那它能不能叫答案
答:没有任何一个答案可以用在所有的场景中,没有任何一条真理可以解释所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