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状元失踪20年,因屈从父母意愿?家长们:别让孩子们向自己关闭

高考状元失踪20年,因屈从父母意愿?家长们:别让孩子们向自己关闭

作者: 六月曼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17:54 被阅读0次

    近日看到一则年近七旬的两位老人寻找独子的新闻,非常感慨。

    他们的儿子张来玉不是被拐卖,而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莫名的失踪了。

    1999年夏,山东济阳的王来玉在复读时,考了本区的理科状元,上了南京大学。

    失踪前,有同学说他收到了女朋友的分手信,分手信被舍友发现,他一气之下把信烧掉了。

    而高考报志愿时他是想报北京的大学的,因为女朋友在北京上大学。

    但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他没能报北京的大学。

    张来玉大学的图书证

    女朋友在北京上大学→张来玉也想去北京上大学→选择复读→父母和老师建议报南京大学→张来玉去了南京,没能去成北京→女朋友提分手→张来玉失踪

    正是上面这条信息链,所以有人提出了张来玉“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的论断。

    看了完整的新闻报道,我觉得这只能算是事后推论,因为也有同学说那女孩子并没有看上他。

    2000到现在近20年了,除非找到当事人,真正的原因恐怕无从得知了。

    张来玉

    可怜的两位老人。

    20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寻找,被人骗、欠人情……

    两位老人为找他们的这个独子耗去了大部分精力,心也破得千疮百孔。

    老妈妈说,她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希望和老伴好好地度过晚年生活。

    话可以这么说,但心里终究过不过得去只有她自己知道。

    从新闻报道来看,两位老人其实和大部分老辈的父母一样,只要孩子学习好,只要孩子没惹事,并不会深究孩子在想什么。

    “因为孩子从小就比较优秀,我们没有什么压力,不过沟通也比较少,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并不了解。”菅庆英(失踪者的妈妈)这样回忆。

    两位老人去各地找儿子的部分车票

    所谓的“屈从父母意愿”,其实在那个年代来说也挺常见。

    因为那个时候高考是先估分,报志愿后才出成绩。

    尤其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父母、老师都会提意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希望尽量能上好一点的大学。

    他就是这样,为了保险起见,父母和老师同他商量后报了南京大学,却没想到他是当年济阳区的理科状元。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报名过于保守没能上心仪的大学,也有走好运上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学校。

    无论怎么样,没有人走上像他一样“玩失踪”的这条路。

    其实这也暴露出了育儿过程中存在的最容易疏忽的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张来玉的性格在父母和同学眼中是不一样的。

    家长和同学眼中的张来玉是两种样子。

    菅庆英认为,儿子是一个内向的人,学习很自觉,话也不多;

    但是,在张来玉的多位同学眼中,他并不算内向,还是比较活泼的,同学间沟通很多,“玩得比较好”。

    孩子在家中和学校表现出性格的两面性也不算太稀奇,但像他这么明显的差别,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由于不认识当事人,不妄加评论,仅说说孩子和父母无话说这种现象。

    王小骞《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她说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有很多扇门(她着重说了四扇门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本来这些门是全部向爸爸妈妈打开的,但因为沟通出了问题,孩子慢慢地把一扇扇门都关上了。

    家长再也走不进孩子的心里了。

    再加上有的孩子先天气质中带有“心重、多心、敏感”等特点,非常容易钻牛角尖、走弯路。

    所以作为父母,不一定要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但一定要保持通畅的沟通。

    让孩子有事愿意和我们商量,在我们面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文章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状元失踪20年,因屈从父母意愿?家长们:别让孩子们向自己关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ki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