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的马路,只有两个车道,衔接着南北两条宽阔的道路。平日里车流缓慢,一半是因为无处不在的电动车,一半是因为横穿道路的人们——斑马线稍嫌有些远了,要去对面的商铺,不如横穿来得方便。
远处的红灯又亮了,排队的汽车逐渐往后蔓延着,一位行人瞅准机会穿了过去,又在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停了下来——后面的电单车毫无减速的迹象,也没有避让的苗头。
一人一车,就这么尴尬的对峙着。行人一度蠢蠢欲动又不敢动,电车也随之摇摇摇晃晃,终于在逼近行人之际刹下车来,行人这才放心穿过。
其实电车有许多选择,无论是绕道左侧还是右边,他都能避开行人快速通过,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稍稍减速让行人先行,他偏偏举棋不定。
刚练车的时候,师傅带着上路,遇到行人也总是犹豫不决,总想着行人不动自己就可以快点通过,汽车和行人就这么陷入一卡一顿的危险局面。
不要只顾着观察对手,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
周一的健身房,多了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妈妈在一旁热身,她在一旁刷着视频。
这是一个有点奇怪的画面。母亲在锻炼,女儿却在沉迷。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不过外人终究只能看到表面,也许背后的故事却是截然不同的版本。
后来母亲随教练去了器械区,小女孩也跟着去了,随后又被另一位教练带回热身区,让她在垫子上继续玩。
健身房其实并不适合带着孩子来。
一个人看两个孩子,从来不敢懈怠,尤其在室外,总要未雨绸缪,尽量消除一些潜在危险。
出了小区,我通常要求他们必须坐在车上,不能自己跑动。偶尔也有例外,那就是在门口玩耍,等媳妇下班回来的时候。
今天便是如此。
突然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骑着扭扭车从小区内冲了出来,来到小区门口的机动车道上,继续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先后逼停两辆汽车。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担心汽车视野盲区,看不到蹲在地上不到半米的小孩子。
保安从闸机处冲出来几步又停下,小区内传来一个男人怒吼的声音,随之冲向已在机动车道滑行了约二十米的扭扭车,随后传来小孩的哭泣声——不知道是挨打了,还是不肯回来。小孩的母亲也慢慢走了过去,一副悠闲模样,大概她没看到儿子逼停汽车的壮举。
走进小区时,门口一位老孃带着一个七八岁的骑单车男孩,看着外面哭泣的小男孩,言语间得知,是他的奶奶和哥哥。
想不通这么多人怎么会让他冲出小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