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睡觉前躺下来的时候,仔细的想想,其实人活看真不容易,每一天都会发生你想不到的事情,有高兴的、有生气的、有无奈的、有伤心的、有笑不得的,有解释不清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事儿,都是对你的一种挑战,当人遇到生死,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 释迦佛光
「斬斷身心執著各自休息:當巴在瑪雅雪山說:“我們不要貪戀身境之物,有了貪戀獲得,使自心讓出一席之地,如此便有苦。我們也不必把心中具足的投向世間,愚癡地期望獲得什麽,這也會有苦難。”不要使身執于心,亦勿使心執于身,斬斷身執著的貪欲,使身心在各自的境界休息,各自蘇息,這將達到解脫。」一 释迦佛光
當下
不可思議
在清澈常寂的歲月里
溫潤如玉
靈動而飄逸
在寒冷的冬天
綻放
寧靜而美好的笑容
洋溢
溫暖人心的力量
讓每一個
光明而慈悲的念想
持之以恆
世界將溫柔的待你 一 释迦佛光
《涅盘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一 释迦佛光
丙申年丑月(腊月)初九,法师禅语。世为人不要苦贪财,贪得财来天降灾。倘若有钱人不在,不如人在少钱财。钱财有数命中定,命里无财莫想来。只怕雷公头上怒,钱财到手命丢开。一 释迦佛光。世人不知财为五家共有,世间财分吉凶平三种,且好多财为凶财,凶入凶出,故我们应求善财,以免因财致祸。--中玉跟上师父学习之。
「世间多少聪明人,皆被之乎者也所误,毕世不得实益。居士慧根夙植,固为难得。然以多知多见,反为障碍。既信净土法门,何不于此法中死心做去。」《印光法师文钞》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世人因知生见,被所知障碍,故应一声佛号念到底。建立正信,发善愿,践行善事。--中玉跟上师父学习之。
当你回忆别人对你的伤害,难道不是你自己在伤害自己吗?别人对你的伤害,早不知道过去多久了,你却总是念念不忘,不断用自己的回忆和思想伤害自己,还总说那是别人造成的。很多人就是这样活在痛苦里,不能自拔,钻牛角尖。深爱着痛苦,抓着痛苦不放的时候,想一想,当下这个痛苦到底是谁造成的?一 释迦佛光
真正的慈悲,有一颗怜悯的心。这颗心至善高无上。不因利是图,不因权哈腰,不因势低眉,不因名逐风,慈悲为怀,善德众生它是建立在众生无痛苦为安的一种情怀,更是与苍生苦难厄运相济相生的一种无量。慈悲为怀的人不会把伤痛当成一种不幸,恰恰相反,慈悲的人把隐忍铸成浑厚的胸怀吐露芬芳,俯仰之间不愧天怍人。一 释迦佛光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同样处境,别人暴跳如雷,他还能保持沉默。接受不了的事,能悄悄承受;看不惯的人,就默默离开。无论头上乌云滚滚,还是脚下波澜壮阔,都能坦然淡定。即使身处险境,虎狼无畏,无助不惊,即使心头疼痛,脸上也云淡风轻。最成熟的表情,不是撕心裂肺的哭,而是镇定自若的笑。一 释迦佛光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声观音菩萨,如果你很浮躁,念声地藏菩萨,如果你很恐惧,就念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清凉,地藏菩萨的坚定信念,阿弥陀佛的坦然淡定。菩萨佛祖并不是让我们盲目的去跪拜,而是了解诸菩萨的心境,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佛法是世间法,不在灵山,在心地。一 释迦佛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子
八个字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代人的愿望。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那个人是谁呢?就是佛陀。一 释迦佛光
打坐修行需要深厚的基础,初机学者更适合从善行和闻思入手。先认识修行的内容、方法和必经之路,才懂得怎么去修。否则就如问的那样,静坐时该做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修呢?即便知道一些理论,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呢?
目前可以每天随缘静坐5分钟,数呼吸或念佛都可,虽算不上真正的修定,对调节浮躁的心也有好处。一 释迦佛光
【暇满大义】我们得了暇满的身体之后,不要像畜生一样,单是很辛苦地求现生的快乐、除现世的苦,而把这个毕竟安乐的事情丢了一边去,那是极可惜的。真正的暇满的大利,应当是要求最究竟的安乐——再也不受苦了。得到那个安乐,再也不会回过来受苦了。一 释迦佛光
修行之人,你可知什么是“修行”,你可知修什么?行什么?修,就是转变观念、转变心态、转变自心,把妄想执着转为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这就是修。行,就是实践,就是去做,当然也包括了不去做。即该做的要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行。一 释迦佛光
看到出家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为什么会出家?为什么会抛下父母、抛下一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不了解佛教,不了解出家人。出家人谦卑自守,不扬己德,不会宣扬自己的语言、行为及功德,但其修行的所有功德全部都回向给法界众生,愿意替所有无明众生分担所有的黑暗、错误及恶果。一 释迦佛光
怒气来时,别压抑,好好接待,轻拥入怀。怒气就像啼哭的小孩,你是慈祥的母亲,你要轻拥他入怀,好好照料,这样他才会安静下来。只有接纳你的怒气,你才能把他转化为正面能量。怒气只是我们的一小部分,忧苦只是我们的一小部分。要知道,我们一直都有能力去爱、理解、体恤,无时不然。一 释迦佛光
丙申年丑月(腊月)初九,法师禅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