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餐,一杯热豆浆,一根油条,吃完心满意足地坐到桌旁开启劳资的忙碌模式。
还是重复几天前的整理工作,把一些写作素材和点子写到本子上,列条列纲,让它们看起来清晰分明。两年前曾因手残误删了几万字的小说稿,如今在做笔记方面,比起电脑,有时我更相信纸笔。只要不靠近火源,写在纸上的东西能保存很久,而且永远不怕被偷,作为一个资深菜鸟对自己的那点能力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同时我对自己的字也很有信心,即使被偷了,也无人能分辨得出写的是什么东东。
我承认自己真的很久不曾接触过纸笔了,除了偶尔写日记和笔记。笔记上的字迹还好,虽然粗犷不羁,力透几层纸张,像是那本子跟自己有仇似的,但起码笔画清晰能辨。而日记是非常私人的物品,接触人只有自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不必顾忌字迹的美丑,一路哧啦带闪电狂草到底。每次翻阅日记就好像穿越到远古时代,对摊开在手中的一系列“象形字”懵逼半天才弄懂写的是啥。
越是忙碌,日记里的字迹就越是个性,偶尔看见几篇字迹清晰可见的,说明那天很闲。
想起以前上历史课,百来人的电教室,遇上冬天,老师懒得放投影,就直接怀揣着手端坐着口诉,底下一片黑漆漆的脑壳半埋在本子里,手中运笔飞快,沙沙声不绝于耳。冬日干燥,历史老师吝啬唾液,一句话只说两遍,逾期不候,下面的半大孩子敢怒不敢言。我对历史很有兴趣,所以也无视了授课老师的自私自利。下课后能真正把笔记一字不漏记下来的人不多,偏偏我是其中一个,这个时候笔记本是不可能安然无恙地躺在自己课桌上的,必会被借出去转一轮,等染满了手气回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常常还附带上一些其它的笔迹,有鬼脸,有Q版动漫头像,画得很形象有趣,所以不能生气不能指责。猜想是班上那批有点美术天赋但文化课成绩很渣的同学的所为。
读书时候字迹不敢太草,有时候100分和99分仅是一字的美丑之差,你要相信最早的颜控不是皇帝,也不是星探,而是深藏在校园里的批卷老师。
等过了18岁,自己笔下的字体才真正挣脱了牢笼,释放出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天性。同时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跟各路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打交道,笔墨纸现渐渐失宠。
进入社会后,每天跟电脑打交道,已经无法适应用笔写字的手感和速度。看见那些写字漂亮的小年轻,常常崇拜得眼冒红心,偏偏自己没那个练字的耐性。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幸好不是“人如其字”,本人貌不惊人五官平庸,勉强还能看得出来是个人的长相,而我的字一塌糊涂,模糊不清,已经不能称作是字了,用老爸的原话来说就是“一纸鬼画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