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好好学习》的作者是成甲,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的说书人,通过自己读过的书籍,再将其通过音频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成甲是我在得到最喜欢的说书人,所以,下面讲述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学习方法论。
全书贯彻一个主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做到高效?
我想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读完一本书之后,若是让你通过复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话,你多半不能表达出来。你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我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了,但是书中的内容都已经内化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这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理由,毕竟你要是问我上周的具体一天吃了什么饭的话,我还真的答不上来了。但,这显然是一个比较荒谬的理由。
本书重新对知识的概念做了一个定义:只有那些能够改变行动和认知但才能称得上为知识。若是只能赢得我们的点赞,转发,打赏之后,不能改变我们的行动,又让我们继续努力的看下一篇文章的话,那只能称之为信息。
好的学习者在获取知识时,他们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事物背后的规律,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效率。就像在和高手下棋时,他们不会单纯的模仿高手的套路,他们会沿着这条线思考他为什么会走这一步,如果我是他我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等一系列的思考。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新概念——临界知识。通过学习和掌握少数重要但是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的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而这些能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
如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优先主动的掌握临界知识,掌握背后重要的基本规律,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高的多。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掌握临界知识的基本原则是:要了解知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要确保这个规律是可靠经过了广泛的验证,并且清楚这个规律的适用和不适用的领域。
优先使用“硬科学”的规律。所谓硬科学,是相对软科学而言。硬科学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的学科,而软科学是指社会学这类的学科。
书中还举了很多高效学习的方法,像是刻意练习,以教为学等。其实像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最容易拿来实践的学习方法,为了你能教会别人,不被别人的问题问倒,那么你就要做够充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比没有输出方式的学习效率高出很多倍。
学习方法是无穷无尽的,但,透过学习方法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这就靠自己做足积累,日后才有可能融会贯通。
不二甄选:
脑子想的通,说话才能说通,说话说得通,做事才能做通。那些不能表述清楚的信息,都是没想明白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