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快要开始了,分享一下过去的一些体会。
希望这些信息对其他人有点帮助吧。因为读书笔记在哪都可以做,但是海外留学的心路历程或许会更吸引人或者更具有“稀罕属性”。
或许大家已经生活在杜甫老人家所希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环境中。但数据表明,我国只有70%的家庭有厕所,全国本科学历者约4%,很多人只是第一次坐飞机……60万的留学生,相比13亿的人口,是多少?二千一百六十六分之一。
一、一周要看200页材料。
这句话……嗯,算是真的。
老师确实列出了很多阅读材料,每堂课对应的资料大约有5、6份。这些资料包括书籍、视频、论文。
但我猜测,90%的人是不会去看的。除非这是硬性要求。作为一个本科学生,老师的阅读清单固然可以帮助你巩固知识和开拓视野,但是如果你连课堂的东西还没吃透,再多的参考书目有什么用?
200页内容大概是多少呢?以我最近看的《1984》而言,一本大概就200页。一周看完是没问题的。但小说和学习材料之间的差别、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别……嗯。所以说一周看200页,大致来说还行,但如果几门课都要看200页,那真的是超大压力。不过看材料然后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是研究生,我们本科生还是上课听老师念书为主(我觉得60%以上真的可以自学)。
很多年前朋友送的过去的一学期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上课还不觉得明显;自从第三周开始要交作业+准备小考试,时间就不太够用。即便使用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还是有点吃力。需要阅读和预习的资料不少。反正……四门课,我只“学习”过两门——第三周开始的时候,第一周的知识点才勉强过完。
二、图书馆凌晨两点还灯火通明。
图书馆确实夜里还会开灯。但是……一般晚上九点就会关门,室内的灯也会关上,只保留室外的。你想下,即使你不休息,那些拿固定工资的保安大叔大妈也要下班休息。假如你想学习到凌晨2点……请挪动屁股到图书馆外的桌椅。
不过到了学期末,我校图书馆会推迟闭馆时间(到24点)。但每个大学都会有所出入。
如果凌晨2点学习是形容一个学生勤奋,那这种情况大概只有在考试前会出现。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有生活还有交友还有运动等等,不可能全扎堆在学海中。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案例(3年学完别人4年的课程、同样时间拿两个学位)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在内,这里就不讨论。
但不可否认,当你沉浸于某个知识点中的时候,时间就只有开始和结束。
三、同学都是学霸。
有学霸,但不是所有。
比如……我。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