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浣溪沙 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

浣溪沙 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

作者: 辰希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2-14 18:47 被阅读0次

人生活在环境中,就需要与环境互利共生,若有能力改变,便有责任维护。当绿荫遮天之下,有鼎沸的人声充斥,林间的动物不时出现,参与其中,水潭里可以清晰见到鱼儿的游动,鱼儿也会不时跃出水面,与岸上相互呼应。这是万物生灵和谐自在的一幅图景,也是人们常常幻想到的仙界景象。之所以会对此向往,是因为我们从古至今始终坚信,万物有灵,且万物通灵。

千年前的苏轼,就曾组织参与了这样一场盛会,从词中回到当时,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苏轼管辖的地区在久旱之后,终于降雨,村民为这场好雨举行了盛大的感谢活动。但这并不仅仅是人类的狂欢,因为在大地得到滋润后,拯救的是万千生灵。

这一日,几乎干涸的水潭重新开始流动,阳光照入潭中形成深红的颜色,暖暖的潭水中可以清晰见到鱼儿游动,潭的四周树木开始浓密,其中藏有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的聚集在一起,观看这场谢雨盛会,在潭边饮水的麋鹿见到大量人群,吓得惊慌逃避。不过远处的猿猴却不害怕,它们听到鼓声后,主动跑了过来。这样的盛会一定要回家告诉不能到来的采桑姑。

浣溪沙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描述的是集会盛况,其中内容主要为了还原当时场景,因此可见到大量的景物出现,例如照日,潭水,鱼儿,树林等等,顺着景物来看,在短短字句间可以形成一些完整的连贯画面。如果从画面中体会,水潭中的游鱼显示着恢复的生机,疯长的林间已经能够藏起了乌鸦,麋鹿受到惊吓是因为人群的庞大。这些都从结果来反衬原因,相比较下,自然会比平铺直述更多出一份情趣。

所有生灵在面临环境危机时,最首要的就是能活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大雨便可满足所有需求,也正是这个时候,最容易形成万物和谐的气氛,那究其根本,如神仙般的境界只需将目标保持在生存临界线左右。

相关文章

  • 浣溪沙 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

    人生活在环境中,就需要与环境互利共生,若有能力改变,便有责任维护。当绿荫遮天之下,有鼎沸的人声充斥,林间的动物不时...

  •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原文: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

  • 江南

    饮一江东水江南云儿生出有温柔 江水风月闲者便是主人 风生朱阁琼楼只是新换符 孤山静金门出西渡归家说与采桑姑 西子犹...

  • 浣溪沙与采桑子(7)

    关于《浣溪沙》和《采桑子》苏轼也作过一些有趣的文字,他用他喜爱的《浣溪沙》填过一组词,描绘的是他在徐州当太守时遇到...

  • 浣溪沙与采桑子(5)

    浣溪沙与采桑子(5) 还是容若,却要说到《采桑子》了。喜欢上“采桑子”的灵动婉转也是从他开始。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

  • 【浣溪沙】【采桑子】

    【浣溪沙】【采桑子】两阕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竹榭名苑】第五十八期同题:填词【浣溪沙】【采桑子】,嵌...

  • 致端午节的一首诗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

  • 浣溪沙与采桑子(4)

    浣溪沙与采桑子(4) 《浣溪沙》是唐宋时期被填写的最多的词牌,成百上千,历来名人佳作亦不胜数,其中翘楚要算晏殊: ...

  •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牛衣古柳卖...

  • 苏轼《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浣溪沙 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rh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