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影,这是我参与原创文章第210篇,致力于用家道文化帮助每个家庭树立幸福观,用真正落地的工具帮助每个人拥有幸福,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帮我点赞!
第五十六章 归真 【文本】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章里面讲的是如何归真,一切归真就是进入到一种玄同的状态。
这章里面讲的就是如何让你能够一层一层去掉表面的那些尘土,让人们的认知能够越来越接近于本真,越来越接近于大道,让万事万物回到自己最初的样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玄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的智者决不会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睿智,他们会时刻保持缄默,永远站在低处仰视他人、俯瞰自己,表现出谦逊而随和的特征。
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是不随意夸夸其谈、口无遮拦的,只有那些毫无知识和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试图通过侃侃而谈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这一章里,对于我们经常所犯的夸夸其谈的错误,这章告诉我们要塞住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掉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浊同尘世。
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反复强调做人要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的道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只会带来危害,才主张“挫其锐”,这样就避免了伤人和自伤,不但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别人。
这也是彦彦老师经常引导我们的,每个人都是一颗钻石,但会被现实蒙蔽了灰,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擦拭自己身上的灰层,去回到本真的样子,回到最初的样子。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也是在这样的岁月洗礼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和考验,才得以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在国之学堂读书的时候,彦彦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话题:
人生可以越来越“简”,由“减”到“俭”,再从“简”,守中归一。其实这就是本章的重要思想之一,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被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术】所蒙蔽,分辨不清自己的道。在这个当下,每个人变得烦躁不安,焦虑急躁,被欲望所蒙蔽。
去除这些所谓的表象,寻找到内心真正的【简】,守中归一,这就是修行的目的所在。
用《道德经》里的【归真】如何看待家道:
【家道】即【家道智慧】一词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夫妻之道、兴旺之道、持家之道、孝敬之道、养育之道、行动之道、成长之道、和谐之道、平凡点滴中见大智慧——家道智慧。通过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完善自身的修养,实现家庭关系的完美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归真,这一词今日给我的触动很多。
今日,和娃儿一起培育了一株新植物。
埋土、剪枝、浇水,一颗新的植物欣欣向荣,它最初向上的样子就很美。
如同我们的孩子,刚出生时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我们浇灌、施肥~渐渐长成了我们要的样子,而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多少父母是这样的呢?
我们是否因外界的影响,想要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而忘记了他们本来的样子?
今日在学习生命数字时,明白其实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己携带来的特质,我们经常说的因材施教,其实也就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养育,从而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顺势而生。今日觉察到这些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家庭带来的影响,真的特别震撼人类的认知和维度。
这一天带来的觉察也坚定了我的最重要的目标:帮助更多的家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想起以前留在日记本的这句话: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让他们回到生命本来的样子。❤
【国之学堂】的读书会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窗!《道德经》真是一本人生实修手册,跟着彦彦老师的带领,我们一起在生活中修行!期待有缘的你加入!❤
国之学堂亲子共读社,请点击以下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