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精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的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该部分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今天本桃将解读第一章节的内容。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带着问题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探索自我?
重新探索自我的什么呢?
为什么说“重新”二字?原来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什么?与新的认知有什么不同吗?
重新探索自我和七个习惯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
***带着问题阅读:
怎么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呢?
为什么是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呢?
第一章内容总结:
第一章内容框架——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概念:思维定式;
*关键字:思维定式,改变看法;
作者先由一些看来很成功人们的生活、婚姻、家庭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接着讲述自己的现实经历,自己儿子学习不好,四肢也不协调,无论作者和妻子如何鼓励和和帮助都徒劳无功,最后引出我们所看世界时的“透镜”——思维定式,并表明仅仅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所带来的改面是有限的,改变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改变对问题的看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作者和妻子虽然努力依靠言行改变孩子的现状,但却没有改变他们内心对孩子的看法,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书中金句:“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第二部分作者用历史上的两种经典思维定式(品德与个人魅力)进行对比分析,强调问题的解决在于转变内心的看法。
*关键字:品德、个人魅力、速成、改变;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前150年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忠诚”、“勇气”、“公正”等;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慢慢转向强调“个人魅力”,即“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等。然而过分强调“个人魅力”的塑造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速成做法,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作者反思自己与妻子的这种速成观念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看法,因为自己的好面子造成了孩子自我评价的低落,于是作者和妻子改变了自己的动机,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判断自己的价值,心平气和地欣赏孩子的优点,不再处处给予保护,而是让孩子逐渐肯定自我价值,获得信心,发挥潜能。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一个小实验论述思维定式的力量。
*关键词:思维定式、地图、行为、态度、影响、源头;
**实验内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解读哈弗的一位教授把一叠少妇画像(图1-1)与一叠老妇人画像(图1-3)分别发给不同的小组,给大家10s仔细看手里的图然后收回,最后给大家看综合了两幅图特点的画像(图1-2),并要求全班来描述。
**实验结果:
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先前看到老妇像的同学,也都认为这是位老妇人。
**实验结论:
(1)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由(1)得,我们生活中的条件作用“家庭”、“朋友”、“社会思潮”等,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地图(主观价值)——思维定式;
(3)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比如拿到老妇人画像的同学会产生扶老夫人过马路的想法,而另一组认为她是少妇的同学则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4)由(3)得,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定式,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5)思维定式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人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实验收获:
我们要认识到思维定式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懂得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第四部分作者讲述了思维转换的力量。
*关键词:思维转换、力量、改变;
作者用“宇宙中心的思维转换”、“细菌学说带来医学上全新的思维方式”、“美国民主宪政的思维转换”等例子论证了思维转换的重要性,同时说明思维转换并不都是积极的,但不过不论结果,思维转换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巨变,都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
*书中金句: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 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第五部分作者简单讲述思维转换身体力行的过程。
*关键词:立即、缓慢、改变、性格;
作者通过案例描述了两种思维转换的过程,一种是立即的,一种是缓慢的。第一种作者在地铁上看到小孩子在放声大哭而父亲却没有一丝想管的意愿,作者有些恼火地提醒这位父亲管管自己的孩子,而父亲表示孩子可能和一个刚刚失去妻子的父亲一样地无措吧,这时作者的思维立即就从恼怒转向了同情和愧疚。第二种则是像作者和妻子为了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孩子而缓慢地进行思维转变。
——第六部分讲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关键词:思维定式、原则、自然法则、地图、地域;
之前作者论述了我们的思维定式是会被周遭的事物以及环境影响的,并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那么接下来,作者将给思维定式插上一支标杆——原则,让它像灯塔一样指导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作者对“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进行论述的关键点和说明:
**原则就像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根据自己的经历绘制地图,建立的思维定式只是一种“主观的事实”,是对某一地域的描述,而并非地域本身;
**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是地域本身;
**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普遍的,具有普适性,将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书中金句:一个人的思维定式或者地图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地图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接下来的三个部分是作者对于之前所论述内容的进一步总结:
*关键词:循序渐进、治本、由内而外、更高层次;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是“循序渐进”。
——“问题的结症”在于“治标不治本”。
——突破需要新的思想水平,“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总结这三部分的内容为:
成长和改变是一个漫长的恶过程,我们需要由内而外地,从本质上进行改变,速成的、表面上的改变只是一时的,终究不会长久,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转变,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等,让自己拥有更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
回答问题***回答开篇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探索自我?重新探索自我的什么呢?
答:由于周遭环境、社会等的影响,我们有着不同的思维定式,它的力量之强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它就像地图一样,是我们对客观地域带有主观色彩的描述,具有片面性和偏向性,所以为了利用思维定式的巨大力量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需要改变思维定式,培养“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让普适性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态度,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2.为什么说“重新”二字?原来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什么?与新的认知有什么不同吗?
答:我们自身的思维定式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或者无法从自身找到问题的原因,而新的认知,即新的思维定式,是从内心开始转换对问题的看法,是建立在原则之上的思维模式,而不以个人情感和周遭环境为转移。
3.重新探索自我和七个习惯的关系是什么?
答:七个习惯即是指导我们思维定式的原则。
4.怎么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呢?为什么是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呢?
答: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即是循序渐进地从思想、品德等内在开始转变,提高思想水平,而后内在的思维定式作用于人的行为和态度实现外在的改变。“由内而外”地改变是为了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若是“由外而内”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真正且长久地改变。
今天的书本解读结束啦,接下来是桃子今天对书本内容的实践总结: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书中的内容,本桃将书本之后的实践内容打印下来按照步骤做:
1.检验你的思维定式:
问曾经有没有什么过于匆忙的推测?推测是什么?你将采取什么行动?......
一时也想不起来自己推测过啥......跳过这个问题。
2.转换你的思维定式:
尝试不同的路径,新鲜感如何?
只要不赶时间,我挺愿意尝试不同的路,我喜欢新鲜感。
3.影响你生活的五个原则,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
(1)慢即是快,少即是多;这句话是我大学的指导老师跟我说的,当时我需要用Vivado HLS实现一个连通域处理算法,我急于求成,设计好所有的算法步骤直接测试连通结果,结果就是连通域始终连不起来,抓耳挠腮也看不出来问题出哪儿了,被老师骂了一顿,跟我说了这句话,我就老老实实从单行像素开始处理,虽然不能一下子出结果,但每周都有进展,直至最后的实现,这之后,这句话就被我奉为人生原则,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2)形成闭环,先完成,再完美;记得第一次在公众号里写文章,一边写一边调格式,想着第一篇文章一定要完美,结果心很累还没有写完,在那之后就先把主要内容写完后再进行细节和格式上的修改。
(3)穷则独善其身,富才兼济天下;我喜欢“独善其身”这个词,因为我迫切地想要提升个人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也喜欢“兼济天下”这个词,代表了一个人的影响力,我希望未来的我可以独立且自由,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预告:明天开始实践书中所述第一习惯——积极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