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力量

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力量

作者: 转角一扇门 | 来源:发表于2024-09-27 17:07 被阅读0次

    阅读,是对生命宽度延展,通过阅读,我们了知道更多的知识,获得了更多的人生体验。阅读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正如一副对联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然而,除了通过阅读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如何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力量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此问题。

    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自己阅读的书籍,多多少少,也不下百本了,但真若回顾起其中的内容起来,还真不太能说清楚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让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在虚构类作品上,我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其中《三国演义》原著阅读应该不少于四遍。矛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额尔古纳河右岸》。

    对于国外的文学作品,也看过《福尔摩斯探案》、《羊脂球》、《小王子》、《追风筝的人》。

    对于非虚构类作品,则更加之多,包括名人传记《邓小平时代》、《曾国藩传》、《苏东坡传》、《爱因斯坦传》,财经通俗读物《激荡三十年》、《大国大城》、《置身事内》。

    剩下的就是一些个人成长和认知相关的了:《认知觉醒》、《微习惯》、《情商》、《你一年的8760小时》、《把时间当做朋友》、《思考·快与慢》……

    为什么列出以上的一些阅读记录?我试图从中探究:阅读,究竟如何塑造和改变了我们自己?

    文学作品类

    阅读文学作品的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对于虚构类的作品,似乎很难看到对于生活的直接作用,但是人是社会性动物,是一种情感十分复杂和丰富的动物。所有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有一个“科学理论”无法触及的东西——人的情感表达。知乎上有一篇文章《人为什么要读经典文学作品》,对文学给人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描述:

    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科学”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科学”也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从一开始就拒绝含混的、不清晰的表述。即便是人文社科的研究,如果要落到学术层面,为了研究的严谨性,也不主张使用那些含糊的表达。比如下面这两句话:

    1、诚心礼佛15分钟,可以生儿子。

    2、每天向观音菩萨像拜15分钟,可以生儿子。

    前一句在科学角度上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后一句话就是“科学”,是就可以拿来进行研究的。

    这就是“科学”的局限性,它对于不可度量、不可观察的那些东西,是不产生价值的。或者说,你想表达那些不可度量、不可观察的东西——比如情感,就必须借助于修辞来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更“精确”。

    而这就是文学驰骋的空间。它关乎的是情感、价值等等这些“科学”无法触及的东西。

    我相信很多人在读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或者在看到一些经典艺术作品的时候,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些文艺作品,未必教给了你什么“硬核”的知识,却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你的情绪和价值观。

    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滋养和丰富人性的,生命是条单行道,我们一生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学习如何做人”的过程。阅读文学类作品,不能帮你赚更多的钱,但是可以让你更好理解不一样的人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以及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为你提供价值判断依据。

    心灵成长类

    在大学时代,看的书最多的是个人的成长和认知相关的,其实有挺多是心灵鸡汤类的(或者是成功励志类),比如《我的奋斗》(老罗)、《梦在青春在》(老俞)、《谁的听春不迷茫》(刘同)、《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李尚龙)。

    老实说,现在我基本已经记不清这些书里具体讲了什么内容了,但是说心灵鸡汤类的书全无益处,也不是的,至少在当时给自己打了鸡血,让人觉得未来可期。罗永浩说在去应聘新东方之前,他学习英语就是靠一大堆心灵鸡汤的书给自己打鸡血的。对我自己也如此,这类书主要的作用是让我打开了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向往,同时,让我在彼时的当下有了奋斗的动力。而从长期来看,确实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留下,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这类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当人处于低谷的时候,还是可以掏出来看一看的。

    方法技巧类

    这类书,更多的是阐明一些理念、方法和技巧。微观层面,是具体的实操方法,有点类似工具书,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早起的奇迹》、《如何高情商回话》。宏观层面,则是一些理念的传达,偏向于认知方面,如《微习惯》、《思考,快与慢》、《冯唐成事心法》。我从2016年开始写晨间日记,就是从一个喜马拉雅的音频课《时间管理100讲》开始的。方法技巧类的书籍实操性强,但是关键在于“实践”二字,学以致用,方为学会。

    在职场上,对这类的书籍阅读需求量大一些,核心不是了解,而是要不断思考对自己的能力成长有没有帮助?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有没有帮助?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最终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

    人只能活一辈子,却可以通过他人的人生了解多辈子,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了解别人的一生,有什么比这个更划算的事情?我看过季羡林的自传《我这一生》、《爱因斯坦传》、《马克吐温传》、《金庸传》、《苏东坡传》、《曾国藩传》、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人类群星闪耀时》、《邓小平时代》。这些自传类的阅读作品,让我对名人、伟人的人生轨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对个人的发展和格局是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多读一些传记没有坏处。

    历史类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代魏征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个人的一生,相比宏大的历史,显得十分渺小。

    记得在大学期间,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近代的世界历史的演变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到后来读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以及近代史后,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演变,有了更多的了解。阅读历史,很难说对于当下能带来什么改变和帮助,更多是开拓了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格局变大。而在有生之年,用脚步丈量土地,因为了解历史,便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不懂历史的话,到了对应的地方,也只能听听当下人的口述,或只能看到表象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tl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