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一个星期未写总结,不是时间被虚度,而是文字不再是安抚我内心的唯一渠道了(是我变懒了,这是不好的)。其实准确来讲,生命还是被虚度了的,因为每日所做之事所思之想已不再能支撑每日的几百字。
这一周看似忙忙碌碌的修改论文、提交论文方面的文件、准备返校必备的文件,实际上还是过成了一地鸡毛。单是简单的提交论文方面的文件,在与小组成员商讨的过程就磨磨蹭蹭花了3天时间,时间浪费之久一是因为师生对信息理解的不同,又学生不愿打扰老师,老师不愿搭理学生;重点是因为我们过于散漫,群体性活动总是难免会降低思维能力和做事效率。
这一周触动内心的文字:
1.“三十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
2.“生活敷衍你,是从你敷衍自己开始的。应该把不敷衍塑造成肌肉记忆”。回顾这么多年自己的日常敷衍,造就了自己如祥林嫂一般的苦情角色,也是一个没有智商情商逆商的三无角色,所以最终成了一事无成的废人。
3.“凡是另你舒服的事情,都不会有助于你成长。成长就是你一边撑着,一边懂得。”出自6.19日晚某人朋友圈,看到后内心很受触动。
此时的我刚经历一场近乎一天一夜的泪水浇灌,起因还是老俗套的因为母亲一句薄凉言就觉知自己无家可依,无人真心(甚至连假意都没有)视我为一家人,身如浮萍寄人篱下的痛苦一度让我被泪水淹没。想用结婚来拥有一个家,然而结婚对象却是依靠父母影响力找到的,且要对自己和后代负责的想法也抑制住了告知父亲要结婚的冲动。在这场痛苦的自愈过程,我联想到的是那么多家庭不幸童年不幸的人为何能通过事业来弥补,而我却非要执迷不悟?当然最后的归结点还是自己不努力,走不出狭窄的内心。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追求内心的舒适安稳,两年之前总是不得其法、适得其反。玲姐带我的这两年,虽然伴随周多的情绪失控,却也不得不说自己在尝试从内心和情绪的桎梏中脱身,通过用心投入一点点小事,事成之后放大捡拾自己的幸福感,近而不断走出舒适区。
4.越是心情不好,越需要去做事。如果不去做事,就会各种矫情,各种胡思乱想,无形中就会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让自己越来越丧,越来越逃避现实。相反,选择去做事的话。不仅能够安放自己的慌乱恐惧焦躁的内心,而且在做事过程中不断反馈过来的积极效果会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让自己有力量有信心度过这段情绪失控的低估期。——致敬通过完成学校让提交的文件来度过情绪低谷最终一举两得的幸福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