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第24堂课
第2课 亲子教育的10把金钥匙
亲子教育的10把金钥匙即焦点解决的10条基本精神。在心里咨询中,有一种非常有效且平易近人的方法,叫焦点解决法(SFBT)。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还适用于家庭,可以协助孩子改善问题行为,使亲子教养变得容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会发现,不但亲子关系变得融洽,自己也充满了正能量。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不要把力气花在“分析问题”或是“探讨问题”的原因上,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
案例:女儿扁平足,不探讨遗传谁,而是赶紧订制矫正鞋垫,趁早治疗。当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上,就比较容易挖掘解决问题的潜能了。
不要把精力放在为啥、怪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焦点中不分析原因照样可以解决问题。孩子出现问题时,最讨厌问为什么。因问我们问为什么,孩子感到被质疑、不被信任,我们就丧失了和孩子沟通的机会。我们要关注孩子想要什么,心平气和的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你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把力气和时间全花在找问题的成因上,不但徒劳无功,还容易使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因为在找原因的过程中,不免会追究“是谁造成这个问题的”。
2、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意义。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案例:儿子从小被人欺负。由此事,家长悟到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而送儿子学跆拳道。他坚持了8年,身体变好,骨骼强壮,不被欺负。
我们想象我们的孩子,:他正在遭受困境。想想他背后的正面意义?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积极学习,家庭模式发生变化。在后续人生中孩子得到帮助而改变。
案例:刘老师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自己做的多了,变得强大,活得好。无法得到父母照顾的孩子,自己得到锻炼,独立性较强。女儿和妈妈吵架,累计长期斗争的经验,将来结婚后不会受婆婆的气儿。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关注正向,想要什么,有哪些突破,然后开始做,然后反思、完善,不知不觉已发生变化了。
3、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只是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自己的潜能。父母要当个经验丰富的引导者,带领孩子找到自己内在的丰富宝藏,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自己能够“捕鱼”的人。
父母要做的:最好引导(即水引子),而不是事事包办。其实孩子的潜能超出我们的想像。家长太自恋,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在帮孩子做的过程中,其实孩子是反对的,干嘛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呢。要想废掉孩子哪部分的能力,你就替孩子做哪部分事儿。孩子是越用越有用的,相对好的地方给予欣赏、鼓励,引导他。不要贸然的否定而打消他的积极性,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人人都有一颗玻璃心,你说的是指责,引导他明白了他才会乐意去做。
心平气和的问:“你感觉怎样做更好?”“你感觉你要这样做会怎样?”你越唠叨,他越逆反,担心是诅咒。
4、不要追寻难以达到的目标,要找到目前就可以做的事情。
每一位父母都对自己孩子有着殷殷期盼,常常会设下过高的期待。这样不但容易伤害亲子关系,也会间接伤害孩子的自尊。父母可以运用一个个小目标,带给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机。帮助孩子找到目前就可以做的事情,不但可以让他累计成功的经验,更能帮助他达到最终的目标。
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目标往往太高。孩子一次次的努力没有实现而产生挫败感。挫败感强,信心会很差,状况难以改变。目标太大,自尊心受伤,认为自己不行,反感提目标的人。减少目标,把目标降低,当感觉能实现,他愿意做。小的的目标,可以看到改变的曙光,大目标才会实现。
5、小小的改变会带来大大的变化。
事情永远都在改变中,只是有时我们没有将它辨识出来。小小的改变,甚至事情刚开始转变的“最初迹象”,经过不断累计,都可能带来多米诺效应。对问问孩子:“如果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了,你会注意到的第一个不同是什么?”痛过这样的问句,逐步引导孩子找到行动策略。
关注一小步,关注小的变化,因为小的变化更容易实现。小的进步,不屑一顾。进步时,要及时强化,“是什么让他更好?”关注孩子小的进步,带来自信。
6、成功的例外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案例:一孩子不爱早起,母子双方都感到非常挫败。后来,妈妈关注其起早的的时候,让孩子体验自我掌控感,最终帮孩子改掉迟到的坏习惯。细心与孩子讨论过去和现在相关的小小成功经验,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
7、孩子得自我认识是不断建构的(自我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经验,来改变孩子对某人某事甚至对自己的看法。案例:迟到的孩子被大家扣帽子为“迟到大王”。他也认为自己没法准时到校。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原来有“早到”的经验时,他对自己的意义发生了转变———“我也可以准时到”。于是,他才有机会成为每天都准时到学校的孩子。父母多给与正相的成功经验,孩子对自我的意义就会偏向良好。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意义都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经验建构起来的。
自我概念:他自己怎么定义自己、看待自己,他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不断形成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建构完善。教育孩子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忌讳给孩子扣帽子、贴标签,家长的一言一行、评价,都会让他去建构自己。作为父母,一定要嘴下积德,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说啥来啥。有小的变化时,及时强化。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认为我们不行。
8、合作是必然的现象。
一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乖”“不听话”。归根究底,这其实就是孩子不与我们合作。做家长的请扪心自问,你每一次找孩子的时机恰当吗?例如:孩子正专心看书时,你让他做些别的事情,他就会不开心,也很容易顶嘴。但若问他是否在忙,了解他的状况后再斟酌请他帮忙,他通常都很乐意帮忙。其实,只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共同的目标与方法,合作机会变成必然。
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
9、如果没有用 就不要固着,做些别的;如果有用,就多做一点。(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有些父母总是使用无效的方法处理孩子的问题,日复一日,只到亲子关系崩坏或是事情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才想要改变,甚是可惜。其实,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若能将重点方队,放在问题的解决上,不但省时省力,还可以减少亲子摩擦。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别再固守没有用的方法与经验,尝试做点不一样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时,稳住自己,憋着不吭声。稳是改变的的定海神针;稳生定,定生慧;遇憋三秒,当真相飞一会儿。
10、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案例:孩子放学回家,郁闷不开心,家长发问:“你是怎么啦?这么不开心!”孩子回答:“还不是xx……”家长预设说:“是不是xx有欺负你啦?我再告诉你,别跟他玩,你就是不听……”孩子脸色更难看,拿了书包往房间去,家长一人继续唠叨。
细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预设,认真听孩子说完,并引导他说出事情的始末缘由,孩子的问题自然可以解决。
下午花了近一小时听了这节课,收益颇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秉持这10大金钥匙在手,没有处理不好的亲子关系。加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