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边城》赏读126——“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边城》赏读126——“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作者: 春__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0:05 被阅读0次

二十一

大清早,帮忙的人从城里拿了绳索杠子赶来了。

老船夫的白木小棺材,为六个人抬着到那个倾圮了的塔后山岨上去埋葬时,船总顺顺,马兵,翠翠,老道士,黄狗皆跟在后面。到了预先掘就的方阱边,老道士照规矩先跳下去,把一点朱砂颗粒同白米安置到阱中四隅及中央,又烧了一点纸钱,爬出阱时就要抬棺木的人动手下肂。翠翠哑着喉咙干号,伏在棺木上不起身。

经马兵用力把她拉开,方能移动棺木。一会儿,那棺木便下了阱,拉去绳子,调整了方向,被新土掩盖了,翠翠还坐在地上呜咽。

老道士要回城去替人做斋,过渡走了。

船总把一切事托给老马兵,也赶回城去了。

帮忙的皆到溪边去洗手,家中各人还有各人的事,且知道这家人的情形,不便再叨扰,也不再惊动主人,过渡回家去了。

于是碧溪岨便只剩下三个人,一个是翠翠,一个是老马兵,一个是由船总家派来暂时帮忙照料渡船的秃头陈四四。

黄狗因被那秃头打了一石头,对于那秃头仿佛很不高兴,尽是轻轻的吠着。


沈从文不愧是公认大作家,边城不愧为是20世纪中国百部最好小说中排名第二的好小说。

沈从文在安放爷爷的棺木这一环节的细节上描写到非常细致,好像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个事情。

老道士照规矩先跳下去,把一点朱砂颗粒同白米安置到阱中四隅及中央,又烧了一点纸钱,爬出阱时就要抬棺木的人动手下肂

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事情,恐怕很难写出来这么详细的细节。

再一个还有一个细节,沈从文也描写得很符合实际生活。

翠翠哑着喉咙干号,伏在棺木上不起身。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家里也有亲人去世,只有至亲才会这样痛哭不已。

家中各人还有各人的事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当死者的亲人还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之中时,其他人已经开始放声高歌。

陶渊明对人性人情的观察也很是到位。

茶峒村的人已经做了他们该做的和能做的,无论是本分还是情分,对死者表示默哀和对生者表达安慰之后,自己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他们还是回归到各自的家庭和生活之中。

只有那失去了至亲的人,在送走吊唁哀悼的人们之后,又被那物是人非和冷冷清清的虚空与哀伤所包围。

相关文章

  • 5.13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昨晚连夜赶回来的。 去殡仪馆的路上,经过他生前工作过的医院和住过院的医院。 想起小时候过敏长疹子他给开的药,鼻塞他...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1.每个人总会在人生的此一时彼一时陷入此一种彼一种烦恼,无一例外,差别仅在于烦恼各有出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人窘...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这是陶渊明描绘的上坟归来时的众生相。 也写出来了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程度的忧伤。 无神论也深深影响着农村人的处事方式。...

  • 那个曾管我叫罗罗儿的人,走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晋 陶渊明 这次,我便确乎...

  • 西行漫记·21 跨越喜马拉雅,一日走过春夏秋冬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引子 夜晚,大巴沿着318国道,在雅鲁藏...

  • 人生需要时时回望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陶渊明《拟挽歌辞》 昨晚婆婆打来电话说...

  • 悼念中山先生

    陶渊明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说的对,或许又不对。是的,一...

  • 明月何时照我还 (106)

    目录:《明月何时照我还》 上一章 :(105)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笔者:楼清月 (106)自古难测帝王心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边城》赏读126——“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yg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