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忙已过,上一次在简书上写文字还是肚里怀着二宝,现在二宝已经1岁零77天了。因为琐事缠身,也许是自律不够,没有继续日更,我想我该重拾这一习惯了。从今天开始开启新的读书计划,接下来会读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每天会日更一篇每个章节的读后感。
今天晨读了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领悟。
书中有三点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这刚好能够帮助我理解每个个体行为和思想的关系。从而能更深的理解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发展的轨迹。
知识一、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不断的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这种无意识的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
知识二、个体的追求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有自卑感,而每个人都会试图通过改善自已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心理自卑感,这也叫心理补偿。
知识三、每个个体终其一生都在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社会关系问题,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二是职业问题,三是两性问题。
以上三个知识点相结合带给我的思考就是,对于儿童教育,成人如果能很好的利用知识点一,二去理解孩子的每个行为,每一次犯错,这样我们就能调整好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不会用打压,贬低,批判,骄纵,专制等方法去对待孩子,进而让孩子的无意识的美好追求变成有意识下的错误思想,导致无意识的动机和有意识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也会导致本我和真我越来越远。
同时我认为,最好的儿童教育是先解决好成人教育问题。如果成人能够很好的解决处理好知识点三中提到的三点问题,也就有能力指导儿童学习解决这三个问题。
所以家庭儿童教育好坏的根源是父母自已是否能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同时伴随着孩子在追求生命美好图景的路上一起成长,不断体验尝试,思考,总结,改变成长。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在生命追求的路上不断的让自我与真我靠近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而我想教育恰好只是帮助孩子理解并找到这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