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简单:建立自己的沉浸式系统。
这里所说的「沉浸式系统」,则主要是指我们在工作或者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
分解一下两个关键词:
「沉浸式」:就是让自己完全进入某种状态,甚至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平常玩游戏的“沉浸”状态,嫁接到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之中。
进入“心流”状态,学high了,工作high了,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再看一下「系统」: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心流”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像是昙花一现似的,偶尔碰上了一次心流,觉得很爽,但是第二天又回到了浑浑噩噩的状态。
而「系统」就是要解决这件事的,让你更加稳定、持续地保持“心流”状态。
简而言之,所谓「沉浸式系统」,就是要找到一条让自己快速、便捷、稳定的进入专注状态的体系。
打个比方,就是建立一条自己的高度专注的生产流水线,只要打开开关,你的工作学习,就像流水线一般源源不断地开工,高效、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为什么要建立「沉浸式系统」?
1、低效率的元凶:专注力缺失
这一点,解决的是关于「沉浸」的问题:
被多线条任务搞得焦头烂额,是我们的常态。更让人痛苦的是,脑子里装的事情太多,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专注力。
专注力的缺失,让我们陷入了无尽的事务之中,看起来每件事都很重要,但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无法沉浸其中。
2、高效的人,恢复力极强
这部分,则说的是「系统」的问题:
所谓「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适应力,就是说,系统之所以称其为系统,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精妙的动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系统拥有极强的恢复能力”。
把散兵游勇式的一时热情,变成不露声色的稳定系统,对于我们的高效尤为重要。
如何构建自己的「沉浸式系统」?
1、沉浸的核心:每天只做一件事
第一:二八法则
大家都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中,80%的价值来源于那20%的事儿。
第二:优先级排序
既然如此,我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最核心的,就是找出自己最重要的那20%。
很多人说,怎么找?优先级排序咯。
在对每一件事评估优先级时,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我今天只能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我会做哪件?”
第三:只做一件事,会更快。
而每天只做一件事,并非要让大家真的一天就干一件事,就闷头睡大觉了,而是说,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脑子里不受其他干扰。
你可以完全沉浸地做这一件事,不用担心还有事情没做完,因为你需要做一件事,这会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另外,每天只做一件事,能做到的人,通常一天做了不止一件事。
想象一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最后的目标而做的,这些事情就像多米的诺骨牌一样,只有一件一件搞定,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
既然如此,别总是做A的时候想B,做B的时候想C,只做一件事,会更快更高效。
2、系统的核心:建立自己的体系化工作流
在《系统之美》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来说,也需要建立一个整体的系统,在一个系统框架下,才能获得更高效的状态,和更爽的体验。
什么叫工作流呢?就是你做的每件事情,都能够实现无缝衔接,并且互相促进。
我们要面对的世界很复杂,但再复杂,也可以用基础的原则做指导:
那就是,让我们手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都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劲儿往一处使,让每一个单一的工具累加之后形成的系统,输出更高价值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