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月读时分终审稿件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二)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二)

作者: 茉莉花微开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22:37 被阅读0次

    在《经典常谈》里,个人最喜爱的,当然是有关诗词的章节了。尤其是学习《诗经》,更是深深地被先人们的文化瑰宝所吸引。

    在上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但心中的喜怒哀乐,总得有个出口吧。于是,作为情感的表达方式,在言语不足以表达时,便出现了歌谣。

    由此看来,人类天生就是歌唱家,就如同鸟儿鸣唱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因为,歌唱能抒发更多的内在情感。光唱还不够,在动情之处,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此,就好像给心灵洗了一次澡,顿有神清气爽之感呢。

    好的歌谣,自然也会受到他人的模仿。因为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如果将它略加修改,便是个性化的创作。这更是“一人的机锋,他人的智慧”了。

    在现代唱歌,有清唱和配乐演唱的区别。那么,在我们先祖那里,同样也有徒歌和乐歌之分。在《诗经》时代,已经有了琴瑟钟鼓,更是美不胜收啊。

    当文字出现以后,负责乐工的戏班子老板,也就是太师,为了捧牢饭碗,便将所唱的歌谣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最早的《诗经》的雏形。

    因为唱歌是为贵族们服务的,所以主要是迎合他们的口味,也有些典礼的诗,如为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作的。

    仔细的研读《诗经》,你会发现,这些文字很多是重叠复沓,且都是押韵的。这种韵律之美,足足让人陶醉了几千年。

    爱情是《诗经》中永恒的篇章,但在儒家统治者的牵强附会下,却逐渐成为了政治的宣传品。

    不管它有什么样的内含,我们今天再次诵读,还是无法不感动于它的一唱三叹,色彩纷呈。

    《史记》,可谓是一部煌煌巨著。但在朱先生的书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那些列传、纪本,而是着重讲述了太史公司马迁坎坷的人生命运。

    作为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子承父业,他是时代冷静而客观的记录者。当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而遭受污及先人的宫刑。

    当面临生命中巨大的挫折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化不平为动力?

    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大夫那份难能可贵的高贵与执拗。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吗?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司马迁忍辱负重,在狱中专心著书。其后命运又几经波折,但他早已修炼得宠辱不惊,看透一切人间是非了。

    在朱先生充满情感的介绍和引导下,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捧起《史记》,慢慢学习。去感受中华古代文字的厚重,以及流淌在历史之外的情韵。

    这虽然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介绍,却是逐一点到。没有扎实和丰厚的文化修养,又怎么可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所以,朱先生文化的深厚足以让人瞻仰。

    先生曾说,希望这本书能够被读者们当作一条船,驾着它航行到经典的海洋中去。

    如果将读者比喻为一群游客,那么,朱先生无疑就是那位出色的向导。他给我们构建起来一个文化的框架,从源头说起,顺流而下,对每一阶段文化的演变,点到为止。旨在激发我们对经典的兴趣。

    朱先生还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这句话说得实在是鞭辟入里。

    我们学习经典,不能指望拿在它去换取相应的物质条件,而是旨在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个人的涵养。老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学习经典,恐怕亦如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常谈》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gs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