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 中的 哲学(72) -- 逆行 之道

生活 中的 哲学(72) -- 逆行 之道

作者: 木师_天下_第一_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15:05 被阅读0次

中国 有 红绿灯 是 近代的 事情,古代 老百姓 走路,除了 遇到 官爷的 骄子 自觉 退到 一旁 避让 之后,其余的 时候,走路 就是 自由的:想 怎么 走,就 怎么 走。

据 相关 资料 介绍,红绿灯 第一次 出现 是 1928年 上海的 英租界。于是,中国人 走路 开始 自觉 守 规则:靠 右 行,绿灯 过,红灯 停。不过,有 长期 骑 自行车(或 电动车)的 人 就会 有 实际 生活 经验:时常 会 有 逆行的 时候。就是 在 同一条 马路 上,自己(他人) 向 右 骑行,他人(自己) 向 左 骑行。于是,路权的 竞争 就 产生了。仔细 观察 这个 生活 现象,很少 见到 竞争 路权的 两拨人 恶言相向 或者 扯皮拉筋,大家 心照不宣地 按照 “潜规则” 骑行,可以 实现,虽然 是 彼此 竞争 路权,但是,结果 是 大家 都能 安全 通行。如 图 1 所示。

图 1 逆行 之道

运用 数学 思维(relationship thinking) 和 科学 思维(induce thinking),不难 发现,几乎 所有的 逆行者 不约而同 遵循的 “潜规则” 是:

1. 都是 靠 道路 最里边 骑行,对于 按照 明文 规则 靠 右 骑行的 人 来说,逆行者 就是 侵占了 其 路权。

2. 万一 因为 道路 交通 拥挤,逆行者 几乎 都会 自觉 停下来,让 正常 骑行者 先 通过。

这个 “潜规则” 没有 谁 明的 广播式 说出,也 没有 谁 专门 推广,那 为什么 几乎 所有 逆行者 不约而同 遵守 这个 “潜规则”?

同样 采用 数学 和 科学 思维 及 方法,就能 接受 上述  “潜规则”的 科学性。

对于 第1条 潜规则 而言,虽然 逆行者 侵占了 正常 骑行者的 路权,但是,这样 做 是 逆向者 向 正常 骑行者 发出 一个 明确的 骑行 方向 信息:虽然 我 是 逆行,但是,我 逆行的 方向 始终 是  靠 马路 最里面。这样 双方 避免了 因为 无法 判断 对方的 骑行 方向 导致 撞车 事故 发生。事实上,对于 初次 逆行的 骑行者(假如 没有 “老司机” 告诉 逆行的 潜规则),还是 根据 “按 右 行驶”的 交通 法则 骑行,不难 发现,这样 逆行,因为 逆行者的  骑行的 方向 摇摆 不定,导致 正常 骑行者 判断 骑行 方向困难,经常 会 发生 擦碰 事故。

此外,因为 马路的 宽度 足够 正确 骑行 和 逆行,导致 逆行 如果 遵守 “潜规则”,虽然 给 正常 骑行者 带去 一些 不便,但是,并 没有 很大 伤害 其 利益(路权) ,大家 还是 可以 没有 多大的 困难,实现 双赢:正常 骑行者 和 逆行者,都通过了 这段 马路。

看似 这是 一个 简单 不能 再 简单的 日常 例子,其实,蕴藏的 真知 不简单。事实上,采用 抽象 思维(abstract thinking),无论 古今中外,所有的 改革 都是 逆行,改革者 都是 逆行者。可是,古今中外的 这些 改革者的 命运 往往 不同,有的 得到 好的 结果:改革的 结果 得到了 社会的 承认 和 历史的 肯定,自己 也获得了 广泛的 赞誉;有的 得到 坏的 结果:改革的 结果 没有 得到 社会的 承认 和 历史的 肯定,自己 不仅 没有 收获 广泛的 赞誉,相反 还 赔上了 自己的 身家性命。

改革 和 改革者 不同的 命运,其中 有 什么 规律 吗?

从 自行车(或 电动车) 逆行的 规律,可以 顿悟 成功的 改革(改革者),其 改革 必定 是 这样的

1. 双赢。改革 措施(逆行) 与 现有 秩序(正常 骑行) 都能 通行

2. 改革者(逆行者) 要 始终如一 向 不 赞成 改革的 官僚 集团 和 老百姓(正常 骑行者) 发出 明确的 改革 方向 信号(逆行 方向 信号)

理解了 上述 改革 规律,就能 明白 类似 “老人 老 办法,新人 新 办法” 这样的 改革 为什么 能够 成功;就能 明白 类似 一会儿 搞 “左”,一会儿 搞 “中”,一会儿 搞 “右” 这类 改革 为什么 会 失败。

有志于 现实中国  秩序 改革 和 世界 秩序 改变的 各路 英豪们,理解 和 善于 运用 “逆行 之道”,至关重要:对 改革者 是 自身 身家性命,对于 社会 和 人类 是 和谐 与 发展!

相关文章

  • 生活 中的 哲学(72) -- 逆行 之道

    中国 有 红绿灯 是 近代的 事情,古代 老百姓 走路,除了 遇到 官爷的 骄子 自觉 退到 一旁 避让 之后,其...

  • 道家、儒家、佛家之三大思想精髓,儒释道本是一家

    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道的涵义有所不同。 道家之道——自然...

  • 大成若缺 静胜躁

    《道德经》博大精深,囊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难怪军事家读出了用兵之道,哲学家读出了生活之道,养生学家读出了养...

  • 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的书,它的终极诉求是寻找一种更理想的生活方式。作者马西莫·匹...

  • 生活中的“哲学”

    什么叫哲学,是一个至今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定义,它的内涵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但是,哲学就在生活中。...

  • 生活中的哲学

    金黄色的阳光已透过厚厚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热情洋溢地洒在床上,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稚嫩的脸庞。 儿子依然在熟睡,我叫...

  • 2019-03-18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明确表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寻求生活宁静之道”,哲学是通过论辩和讨论的方式来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

  • 璀璨哲学总览

    3000年思想史、最重要的36位哲学家、7大关键问题、72堂哲学课,西方哲学史(雷思温) 苏格拉底:未经审查的生活...

  • 美好生活的哲学之道

  • 2018-05-25

    (稻盛哲学学习会)打卡第72天 姓名:李晨珂 部门:分水碶 组别:待定 【知~学习】 诵读《京瓷哲学》《京瓷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 中的 哲学(72) -- 逆行 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io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