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古诗新读野草诗会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8:08 被阅读8次

南湖

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赏析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风”四字实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举凡“入槛凉”之触觉感受,“翻翻菱荇”“野船着岸”“水鸟带波”“浪花无际”之视觉感受,“芦叶有声”之听觉感受,均缘“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无际”一句又暗递到尾联“忆楚乡”。盖因诗人之旧乡即在烟波浩渺之太湖滨,故见此“浪花无际”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对“楚乡”之思忆。    

诗人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力。颔联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温庭筠之所以客居他乡,正是被俗事所扰。温庭筠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还有“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轻倚着长满青草的湖岸时的温馨、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对句的“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鸟伴着余晖从水面飞掠而过的轻灵(轻盈)的动态美,使整幅画面活泼灵动。  

颈联的“疑”“似”二字有传神之妙,以虚托实,更见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为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温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此诗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诗句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其中“水鸟”句和“芦叶”句尤为出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春景图。

相关文章

  •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 唐·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

  •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 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记温庭筠

    绿杨金穗南浦 万枝香袅红丝拂 叶底藏莺香团含露 野船过沙草惊飞鸥鹭 星斗稀,歇钟鼓 曲岸来香毂 银钗斜篸钗上蝶双舞...

  • 玉楼春

    玉楼春 文/微笑 常忆寿春风景媚。日暖风和添韵味。莺歌燕舞似迎人,楚水青山堪合意。别是已多余月几。数尽乡云怜日坠。...

  • 菊韵兰乡

    《菊韵兰乡》 蜂戏东篱菊,吾游楚兰乡。 共赴中洲背,偶入亵玩堂。 注:楚兰乡,中国四大兰花之乡其一,浙江兰溪;中洲...

  • 疫情将解除

    夕日坠高楼,萧萧寒树秋。 疫情行欲尽,归客聚桥头。

  • 【五律】欣闻塞北春来寄友

    褪粉飘然日,桃花试蕊归。 众生皆聚散,往事任欢悲。 信固萦心忆,胡为执念催? 振衣渺天地,昂首尽余杯。

  • 【五律】回家过年

    晓出钟山口,驱车登楚乡。会逢寒梦泽,行看玉潇湘。盘瓠开新岁,天蓬踏八方。屠苏犹未煮,归客醉生香。

  • 今日冬至亦如春

    花城楚庭逢冬至,面朝暖阳如迎春。 忆得旧年围炉坐,把酒言欢惦乡魂。

  • 虞美人•竹亭看月

    作者/申健 竹亭看月闻琴语。兴尽归来处。 流萤扑袖烛花红。忽忆楚山吴水、灞桥东。 思贤谒圣桃源醉。行步江南里。 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l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