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纵火的恶魔本应下地狱,可独留人间的林爸爸该去哪儿呢?

纵火的恶魔本应下地狱,可独留人间的林爸爸该去哪儿呢?

作者: Kris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9:37 被阅读10次

01

终于,杭州保姆纵火案的裁定下来了!

那个丧心病狂的恶魔保姆「莫焕晶」,被核准执行死刑。执刑前,法院通知莫焕晶的近亲属可以会见,但其近亲属明确表示:不会见

恶魔得到严惩,就算是死也得不到亲人的原谅,这本应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但恶魔回到了地狱,却也残忍地带走了4个善良而无辜的生命,这代价太大太大,无论是当事人林先生,还是我们这些始终关注事件进展的普通人,依然痛苦,只剩唏嘘。

本应是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却因为一个恶魔的贪念,一家人生离死别,天各一方。

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的林爸爸,在得知消息后,发了一条微博:

『小贞,柽一,阳阳,潼潼,恶魔莫焕晶终于被枪毙了,枪毙了,枪毙了,你们看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

听到这个消息,我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第一时间,给岳父母打了电话,我妈听着,哭了说,这一天大家都等的太久了,我也哭说,是的,恶人终于伏法。

一直以来压抑的心终于能放下一些了,也是对小贞孩子在天之灵的一丝安慰。

不过,接下来的路将更加难走,我会继续努力。』

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稍有慰藉的心,又被揪了起来。

恶人终有恶报,善却未得善果。

如果说,恶魔归位,算是这起案件的结局,那么对于失去至亲的林先生来说,或许天刚明亮一点,又再次陷入无穷尽的黑暗,永远也等不到故事的结尾。

想起去年,林先生在妻子孩子们的追悼会当天,发出的一条微博: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林先生的绝望和无助,纷纷留言鼓励他要“好好的”,而被顶到最前面的一条留言,是这样的:

这个“苦咖啡-夏莲”,就是同样陷入失去至亲,忍受丧女之痛的江歌妈妈。

她给林先生的留言,不像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更像是两个老朋友,两个经历了同样的人生劫难,彼此惺惺相惜的老朋友,而那种痛苦,或许只有经历过的,才真的懂。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完……我们会和最爱的人见面的……

这些话的背后,是江妈妈强忍痛苦的坚强,但也不得不让我们难过和担忧:

“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完的那天,难道就是他们和最爱的人相见之时吗?

我们只能劝慰说“一定要好好的”,但无论什么劝慰在失去至亲的人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就算恶魔被绳之以法,被痛下地狱,而留下来的他们,又该怎么办啊?

他们能走出来吗?

02

我去看了江妈妈和林爸爸的微博,想知道,在面对至亲离世后的日子里,他们在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江妈妈:爱女离世的600多天,江妈妈始终在探求真相,无论是面对活着的凶手陈世峰和刘鑫,还是疑似泄露案综的律师,以及各种洪水般的网络暴力,她都坚强地走在维权路上。

但那些“遗书”、“结束生命”的话,真的让我们不禁心痛。

林爸爸:从2017年6月24日,凌晨3点多发出的第一条微博,到现在,一共168条微博。而基本上每一条微博,都是他怀念妻子孩子,还有向消防、物业维权的进展情况。

而其中很多微博,发出的时间都是在夜深人静的凌晨,能够想到,在黑暗中,怀念妻子孩子的林爸爸,有多么痛苦和无助。

最近,他开启了自己的西藏旅行,照片中,景色很漂亮,林爸爸也依然很帅气,但少了妻儿陪伴的他,看不到一丝笑容。

他的照片配文里说:

或许,他也希望能够通过旅行来试图让黑暗的日子,能有一点点光亮。

这种痛苦,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依然尝试着换位一下,假如我是他们,我失去了至亲……

不敢想,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假如,真的只是假如,经历这种苦难,我能不能撑下去,真的不敢说,就像林爸爸曾经在采访中,一边流泪一边低吟着说的:

生不如死。完全睡不着,不敢闭眼睛,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他们的画面。

这种生死离别,真的太过痛苦。

心理学者李松蔚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关于江妈妈和林爸爸要不要做心理治疗的事情。

当时,一直跟进跟进江歌案的一位老师问他:“江歌妈妈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心理干预?”

他回答说:“那得看她愿不愿意接受心理干预了。如果她不接受,干预也没有效果。”

他猜,江歌妈妈会不太接受。更早的时候,也有人拿林先生的情况问他:“需不需要做心理干预?”

他也说要看本人意愿。后来有人问过林先生,他反问:

“是要让我放下他们吗?我不愿意。”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宁愿让自己陷入到思念的痛苦之中,也不愿接受任何心理治疗?

因为:

在他们心中,或许回忆的痛苦才是与离开的亲人们之间,最后的联系。

03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小雪的女孩,已经上大三了,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了,然后来到了养父母的家。

幸运的是,养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她视如己出,特别疼爱。

但她的童年却很快蒙上了阴影,先是养母重病去世,很快爷爷奶奶也相继离开,只剩下了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而现在,爸爸也患了重病,她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她想不通,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噩运一定要接二连三地降临到自己头上。

她深爱着她的爸爸,这已经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如果爸爸也要离开,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武志红说的话题,其实是「我们突然失去至亲,应该怎么办?」。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我们突然失去至亲的时候,通常会产生两种幻想:

1. 如果我做了什么,亲人就可以不死;

2. 死去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

第一种幻想的结果是,产生无尽的自责。我们总是不自主地在想“如果当时我做了什么,或许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比如林先生,他一定无数次地在埋怨自己,“要是当时不请那个保姆就好了”、“要是当时我不出差就好了”……而这种不断的幻想,会让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亲人的死亡而负责。

我们会把这种亲人的意外离世,看作是一次偶然事件,一个人的生命就因为一个瞬间而彻底消失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做点什么,去打破这种偶然,但我却什么都没做,最后让亲人就这么意外离开了。

武志红老师讲这种自责,叫做“幼稚的自恋”,看起来用这种词语来定义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有些难以接受,但事实上,就是因为我们在幻想中,夸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决定死亡的,远远你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就像林先生的微博中,不止一次出现对自己的苛责,“说好的去旅行,去补拍婚纱照”,却因为意外未能将承诺兑现,于是产生了更多的自责。

第二种幻想,则来源于我们对亲人的爱。因为爱,所以希望可以同甘共苦,亲人们已经死去,那么,同甘共苦的表现,或许就是和他们一同赴死,永远陪伴在他们身边。

所以,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办法让自己也生活得苦一些,好像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他,对得起彼此的爱。

就像江歌妈妈说的,宁愿让自己去承受那一刀一刀的痛苦,把该做完的事情做完,就会和亲人见面……

但是,死去的亲人,一定不希望,亲人们要与他们同甘共苦。

几乎所有病床前的离世遗言,都会是“我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这句话对于或者的亲人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听到这句话,就会让那些有着自杀倾向,跟随亲人离去的冲动大大减少。

但很遗憾,对于林先生和江妈妈来说,亲人的离世太过突然,他们没来得及听到这句话,就已经要面对至亲的离开。身边亲友无数句的“要好好的”,可能也抵不上临终的那一句颤巍巍的“照顾好自己”。

04

我最近总是在不停地想一句话,一句黄磊曾经说过的话: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当时第一次听到他说这些话,觉得不可思议,看上去这么乐观慈爱的黄磊,怎么可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呢?

后来,慢慢理解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解脱和追求幸福的方式。

所谓悲观主义者,就是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人生是苦的。

一旦对人生的出厂设置改变了,接受一个现实:人生下来就要接受痛苦,那么假如真的出现了痛苦,就能相对坦然地面对和接受他们。

尽管,让一个正在承受痛苦的人,去试着解除痛苦,确实太过残忍,但“life goes on”并不是说说而已。

有一句话,叫“祸不单行”,以前觉得这是概率事件,但看的人和事情多了,发现或许其中确实有些因果联系。

就在昨天,听到了一个小学同学的噩耗,他是跑运输的,在高速路上出了车祸,当场身亡。具体情形不清楚,但据说,还是他的全责。

太痛心了,也太可怜了。

因为前些天,还看到他在朋友圈里,给自己1岁多的孩子做众筹,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而就在这“最不敢离开”的档口,他先走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轰然倒塌。

这就是“祸不单行”吧。

和同学聊起来,大家沉痛之余,开始试着分析,或许是因为孩子的事情让他过度操劳,或许是在高速路上的某个时点突然想起了病痛中的孩子,就那一个刹那,让悲剧发生。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走出书房,给老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珍惜当下的幸福,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05

所有人都希望,这些“死亡”、“病痛”、“灾难”的字眼,可以从人生的字典里删除,永不出现,但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常态,谁又能幸免?

既然无法逃离,那么就试着接受和面对:

对于林爸爸、江妈妈,这些已失去至亲的人,我们唯有祝福他们早一些走出来,脱离苦海;

对于我们这些未失去者,那就抓紧时间打个电话,发个视频,珍惜亲人在一起的每个瞬间,因为无论是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与我们相处的时间永远是在递减的,不去珍惜,未来只会悔恨。

人生本苦,但是接受这一点却太难。

再重新看一次黄磊的采访:

记者问他通往幸福感的路径是什么?

黄磊回答说:

那个路径就是一定要悲观。

“你得清楚意识到,人生整体就是结束,就是早晚的问题。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整体是悲观的。最糟糕的是整体乐观的那些人,每天都说明天会更好,这是不太现实的。”

“你会离开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从二人世界到老两口,有一天总会离开。那么干嘛不用更好的一种方式,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然后快乐。”

这或许才是我们放下痛苦,拥抱幸福的路吧。

祝好。

K叔于北京。

我是简书作者kris,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这几年干过的丧心病狂的事有: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在职考上了财经类top学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纵火的恶魔本应下地狱,可独留人间的林爸爸该去哪儿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m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