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鲁国有条法律:在外看到自己的同胞沦为奴隶,只要出钱把他们赎回来,就能得到国家的补偿和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很有钱,他赎回了很多人,而回国后,他又拒绝了国家的赏金。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对他来说不足挂齿,他愿意出钱去帮助同胞。可就在世人都夸子贡高尚、伟大时,他却遭到了孔子的怒斥。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位徒弟子路。有一天他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表谢意,送了他一头牛。子路并没有像子贡一样推脱,而是收下了。有人觉得他不该收,收了善意就变味了,但孔子对他大为称赞。一样的行善,不同的待遇,让人不解。按常理来说,子贡比子路更加高尚、无私,更应该得到嘉奖。可为什么孔子对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后来才知道,孔子认为:虽然子贡没有错,但他的选择大大拉高了道德的标准。本来赎人拿奖励,是一件成本很低但名利双收的事,所以很多人遇到受困的同胞都会施以援手,这会让更多的鲁国奴隶得到解救。但如今,子贡拉高了标准:只有赎人而不要赏金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尚”。可是,并不是人人都像子贡一样有钱的。原本大多数人都能做的善事,现在被拔高到普通人难达的高度。明明是救人,却不仅要花钱,还可能遭到质疑绑架,那大家何苦还要自讨苦吃?最终真正受伤害的是谁?只会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子路的选择不同,他让所有人都清楚看到:好人会得到好报。哪怕是为了利益,也有更多的人,愿意行善、敢于行善。
幼时读到这两个故事,还不理解孔子的逻辑。但长大后才明白,他才是真正的通晓人性。不求回报的善意固然高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当世界对一个好人的要求太过苛刻,只会让“当个好人”,成为世上最难的事。最终,愿意做好人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要说这两个故事?最近湖北大雪和冻雨,很多人被堵在了高架上。高速封路,不知道何时能通车,民众们又冷又饿。于是居住在各条公路周边的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有人顶着刺骨的寒风,穿过难走的冰地,翻过高速公路的护栏,为那些被堵民众送来热水和方便面。有的地方高速上不去,他们就把物资放到了篮子里,让被困人员拉上去。许多人做这件事是自发的、免费的。这样无私的善意让人感动,对于他们的善行,应该感恩。但与此同时,另一批人正在遭受谩骂和羞辱。因为有一些村民,他们无力免费发放,但是他们一样背着食物和热水来到了高速公路。有的免费提供开水,但是泡面需要付钱。有的一杯开水3块,一碗泡好的泡面卖10块。这个价格,放在常规超市或许算贵。但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速上,他们需要顶着寒风,背着重重的物品长途跋涉,这个价格算贵吗?我觉得不贵。况且是明码标价,也没有强买强卖,觉得贵不买就好。可是呢?这些不免费的村民,却被一些人诟病。有人说他们在“发国难财”。有人说他们想挣钱想疯了,甚至还要举报他们。他们振振有词,认为在天灾面前,就应该“无私奉献”。只有免费的才是善良,但凡提钱,就是借机敛财。这一幕真的让人唏嘘。我突然理解了开头两个故事。
其实对于那些被困在高速上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愿意花10块钱解决当下的困境。而对于那些千里迢迢背来热水和泡面的村民来说,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只是为了赚钱,至少更多人行动起来,让更多的被堵民众不至于受冻挨饿。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最后被一些圣母网友道德绑架。他们在谩骂、质疑、人肉。
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什么?或许就是没人敢再去卖了。那受苦的是谁?还不是那群被堵在高速上的归乡人吗?世道变坏,就是对好人无限度的苛责开始。如今的对好人的标准似乎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舍己为人、完美无瑕,大公无私。但好人也是凡人,我们不能用神的标准去苛责所有人。善意应该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靠着道德绑架来强迫的。你可以免费,也可以收费,但不能去强迫别人也和你一样免费。让好人有好报,其实是在保护好人。
一个善良的社会,不能让任何一个行善之人吃亏、受屈。别让好人寒心,别让好人害怕,允许好人的“不完美”。一个充满爱与善良的社会环境,从善待好人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