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上篇文章解读到单纯使用系统一有哪些问题、系统二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罢工、联想的力量以及还说到了意料之中和预期之外的反应。
幽默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小品相声的惯用伎俩,就是要用打破你预期反应的方式,来让你出乎意料,给你欢乐。比如郭德纲的相声,介绍于谦的时候,特意要加上一句话:“于老师,大家都知道,就是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户”,这就是出人意料,所有人都知道于谦是干勾于,他偏偏说成是马户驴。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你要想变得有幽默感,说话高深一点,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别让别人猜透你的逻辑结果,营造一种故作高深的感觉,比如有人问你月薪多少,你说我月薪不到10万,说的具体点就是4300,因为大家印象中不到10万,怎么也应该有8-9万的样子,所以4300绝对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有人问你工作,特别是爱比较的七大姑八大姨,你就说在北京工作,大家印象中北京是首都大城市,怎么也是个好工作啊,所以即使是北漂一族也成了她们口中传播的对象。
生搬硬套就是胡搅蛮缠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找到一个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却生生要把事情套上去。比如造成身体肥胖的原因明明是多吃少运动,可有些人总是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不容易瘦下去的体质或者又说自己工作太忙时间太少。其实就是自己懒!
仓促下结论产生误判
很多人都喜欢仓促下结论,但仓促下结论就会引发直觉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可以通过系统二来有意干涉,从而得到避免,比如字母B和数字13,在手写的时候就会特别像,那么大家是怎么区分的呢?一般放在英文单词里的肯定是B,放在数字序列中的肯定是13。
又比如一些多音字,比如我们都听过一个笑话:前门到了,请中门的乘客从后门下车。老外一听,疯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前门这是北京的一个著名地名,而中门和后门,指的确实是公交车上的车门。所以这就会引发歧义。但如果熟悉的乘客,根据场景,就能够判断出来。
仓促而缺乏思考就下的结论更容易错误,就好比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单项选择题选“C”,多选题有“D:全部选”这个选项就选“D”。可是结果呢?
联想产生误判
联想记忆是很容易受到误导的,问问题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比如有人问你,这个人好不好,你会比较客观的联想他的种种举动,但如果有人问,这个人是不是特别坏,这时候你可能会瞬间想到他的那些不好行为。问答不同,结果就相差悬殊,这就是系统一工作的结果,它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形成认知偏差。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服务评价基本都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这其实就是通过比例在诱导你去往满意的方面点评。还有买早点的老板总在问顾客:您是吃小笼包呢还是只喝粥?这就是引导你怎么也得消费点什么,而很少问你要不要,因为这样你会有很大的概率说出不要;甚至销售过程中一般给客户的都是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你不要问“您需要点什么?”而是问公司的主打产品,比如“您是要件外套呢还是毛衣?”这样的问答方式更能直接知道客户的需求。
下面还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误判,但是我们又无可奈何不得不认的思维。
场合不同产生误判
见面的场合不同,会对人产生误判,比如在慈善晚宴上你认识的人,你会觉得他们很是慷慨,在健身房你认识的人,就会觉得这些人身体健康。
情绪波动产生误判
因为情绪改变标准,会对人产生误判,比如高考的作文阅卷,如果一个人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这篇作文很可能就是高分起评,而如果字写得很乱,影响了阅卷老师的心情,他可能就看个开头结尾,然后就给个平常分,有文采也是白搭,所以考试前老师总是再三强调字迹工整;再比如公司产品再好,服务态度不行,客户体验大打折扣,情绪受到影响,要求再高销量也是妄求。
所以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都是相对的,当他受到某种心理暗示之后,结果就会发生偏差。
我们熟悉这个原则之后,就可以把它应用于我们的会议当中,比如有些会又臭又长,议而不决,效率很低,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主见的讨论所导致的,这些观点相互影响。逻辑性就越来越差。还很容易跑题。正确的开会姿势是,就一个话题,让每一个人分别列出自己的提纲,给出自己的结论,把这些写在纸上,收缴上来之后,再开始讨论,这样就会尽量避免相互影响,车轱辘话来回说的情况。现实中警察办案都是这么干的,目击者证人都是分开问话的,主要是怕他们相互串供,或者相互影响,各自分别问话,还能用他们各自的观点,相互印证。
眼见为实并不可靠
很多人都坚信眼见为实的说法,但这个并不靠谱,眼见为实反而会让你的思想放松,从而认知放松,你只看到了一个年轻人打老人,就觉得这个年轻人简直混蛋,但有可能你没看到,这个老人之前可能在碰瓷或者盗窃。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微博上各种话题新闻都有,而往往很多营销号都是开头几张图,后面全靠编,只是为了蹭流量。所以别太相信眼睛, 现在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别太早太草率的下结论。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真的是全部真相吗?
第一印象不足相信,却能加分!
很多时候对人的判断往往是基于第一印象做出的,老一辈的人看人第一眼总是会有奇怪的理论:面相单薄,命苦;三角眼,奸诈;方下巴,强势;方下巴再加瘪嘴唇,就说明这个人很难相处,但其实这些东西不一定,因为你在笑的时候下巴会变圆,所以大家觉得圆下巴好相处。而且这些都是可以伪装的,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美国的政治竞选中,其实很多人根本没有深入了解,他们只是根据照片就投下了选票,所以竞选者通常都会有一副自信的表情,和迷之微笑。从第一印象上争取选民的系统一,但其实视觉是有误差的。
这点相信喜欢自拍的人最清楚,如果把自己摆在照片中间,那么就会显得腿短,身材像水桶一样,你把构图斜着转一下,让脚顶到左下角的水平线上,同时头上留白,就会显得腿又细又长。自拍的时候手机放在脸的上方四五度角,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瘦脸尖下巴。这就是角度和构图的偏差,引发了你视觉的偏差。
销售中大打亲情牌
作者做了个实验—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近期幸福吗?第二个问题,你上个月有多少次约会?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幸福跟约会,竟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候发生了,如果你把顺序掉转过来,先问你上个月有多少次约会,再问你幸福吗?竟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约会次数和幸福感呈现出很高的相关度。因为你先回答是否约会,再回答是否幸福的时候,幸福就会被约会启发,那些甜蜜和苦涩就都会映射幸福的回答上。
所以一个事实性的问题,能够启发一个判断性的问题,但如果把判断性的问题放在前面,它不可能去引导事实性的问题。
心理学家由此提出了一个情感启发式的概念,就是想用情感联系你的世界观,然后让你认同。比如在销售中,大家总是先打感情牌,让对方想喜欢上自己,再进而提供产品。很多专销售团队都是这样,先说服你进入,免费给你做一些体检,然后送你一点小礼品,最后你不花点钱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其实这也跟《影响力》这本书里的互惠原则有些相似,从你的心理出发,不怕你不上钩。
你看这些常见的思维都是我们习以为常,发生时又是意想不到的影响着我们的决定,你又受过那些思维的坑呢?当然这些都是系统一的误区,唯一能够解决的办法就是用系统二来监管你的系统一,在必要的时候系统二抵制系统一的建议,用逻辑进行分析,那么你就会得到理性的答案。所以我们还做的就是不能让系统二罢工。
以上就是书的第一部分,说了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区别与关系以及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并且举例生活中的常见思维并用系统一系统二延伸的相关理论做出连贯解释。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会说到书的第二部分:启发法与偏见,具体内容下次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