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日,国际劳动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8174c6950ffe222f.png)
劳动是快乐的,我们的先民,热爱劳动,三千年前的《诗经》中,记载了许多劳动时的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4cd62cd38c62aa7b.jpeg)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劳动中的“窈窕淑女”,兼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芣苢》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其余一概不变。意思:采芣苢,采到了,摘下来,兜起来。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诗经·七月》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各个方面。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这是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84c881ff00d6e505.png)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这首诗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6c3587dc3e8f8e22.png)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通“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李白《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如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面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不容舠:谓两岸狭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
传神写照,维妙维肖刻画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孟郊《织妇辞》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最后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f19647bb98d959e6.jpg)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杨万里《插秧歌》
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范成大《田舍》
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远远的村中传来阵阵笑语,炊烟袅袅;丛生的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今年真是个高兴的年头,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来鹄《蚕妇》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6025/2ae1c0886f7d1249.png)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辛辛苦苦的劳作,采百花酿成蜜,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