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纽约时报》津津乐道的“慕课之年”2012年至今,“慕课”已由初始变得深入人心。“慕课之年”绝不是特定的某一年,而是一个交互式网络教育模式迅速普及并且使教育系统焕然一新的时期。随着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名校也推出了慕课课程,中国版的慕课之年也从2013年开始。
当我们谈论慕课时,我们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穆克对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可是慕课的影响远不止此。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础之一,中学教育必然也要受到慕课影响。除去慕课技术可以被用于中学教学之外,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也将被变革了的高等教育所改变。
在中国,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体系饱受诟病,却始终难以改变,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相较于每年我国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数,我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只有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才能尽量公平地区分考生。这种情况将被慕课打破。
“像追美剧一样追大学”的慕课拼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课程同地点分离,减少管理成本,复制教育资源,以使更多学生得以进入“课堂”。随着慕课的继续普及,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并不需要高考就可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同时,教育部也已认可来自慕课系统的证书,这可以削弱高考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力。这些对高考的冲击还可能来自更多方面,但其合力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得中学教育从高考制度中解脱,摆脱把考试大纲作为教育大纲的状况,回到原本的教育轨道上来。
实际上,中学教育与慕课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慕课作为商品化、社会性的产品,其存在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足够的社会需求。加速慕课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教育需求,这就需要激发民众的学习热情。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能做到大多数国民都自觉学习,那么这个教育市场的诱惑是任何教育集团都不可能忽视的。中学就是开启这一需求大门的钥匙。人的价值观是在中学时期基本定型的,所以激发民众的学习热情需要在中学时期着力。众所周知,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要以了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以改革中学教育体系,可以解放这些被压抑了的庞大需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当我们为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而惊叹不已时,也应该意识到它对中学教育等的潜在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主动改变,而不是坐等被改变。
网友评论